高考政治考點解讀:哲學常識【全一冊】
②實踐是認識發展的根本動力。實踐的發展不斷提出新的認識課題,提供新的經驗,提高人的認識能力,從而推動認識的發展;實踐的發展提供新的認識工具和技術手段,從而推動認識的發展。
③實踐是認識的最終目的。認識的根本任務是經過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抓住事物的本質和規律。而認識的最終目的則是把理性認識應用于實踐,去指導實踐。
④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惟一標準。在實踐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認識正確與否,靠人的主觀認識本身無法證明,認識的對象也不會“自言其明”。檢驗認識正確與否,就是將主觀認識同客觀事物及其規律進行對照,看二者是否相符合。只有實踐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它一方面受主觀認識的指導,聯系著主觀認識,另一方面又改造和變革客觀對象,聯系著客觀事物。這樣,實踐過程就成為主觀認識同客觀事物聯系的橋梁,人們就能夠把主觀認識同客觀事物加以比較,可以用實踐的客觀結果來檢驗認識是否符合客觀實際。因此,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認識依賴于實踐,實踐對認識具有決定作用。實踐的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
2.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
①正確的認識、科學理論對實踐具有巨大的指導作用。
②錯誤的認識會把人們的實踐活動引向歧途。
③重視真理和科學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
④認真學習間接經驗,總結直接經驗,更好地指導實踐活動,在實踐中鍛煉成才。
考點10
1.人民群眾是指一切對社會歷史起推動作用的人們,其主要的穩定的部分是勞動群眾。
2.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主要表現:①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因而從根本上推動了社會的發展。②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從而推動了社會的全面進步。③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在社會變革中起主體作用。
考點11
1.樹立群眾觀點,堅持群眾路線:肯定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決定作用,就必須樹立群眾的觀點,堅持群眾路線。做到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為人民群眾的利益而奮斗。
2.青年學生要堅定地走與人民群眾的實踐相結合的道路強調青年學生與群眾的實踐相結合,是由青年學生的特點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以及改革開放的實踐需要決定的:青年學生走與人民群眾的實踐相結合道路,要求做到:第一,既要認真學習書本知識,又要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第二,在實踐的基礎上做到主觀與客觀、個人與社會的統一、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奉獻。
考點12
1.改造客觀世界就是改造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改造自然界,就是按照自然界固有的屬性與規律,變革自然物的原始形態,使自然界發生和諧的變化,創造出人工形態的物質資料,以滿足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需要。改造社會,就是要通過變革不合理的社會制度或管理體制,改變人與人的社會關系,使社會面貌發生變化,不斷進步。
2.改造主觀誼界就是改造自己的思想,改造自己的認識能力,改造主觀世界同客觀世界的關系。在改造主觀世界中,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改造處于核心地位。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不會自發形成,只有在實踐基礎上,自覺學習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才能轉變主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