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 第五框 歷史發展的新階段
3)第三次科技革命(也稱新科技革命)(板書)
①時間: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
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標志:電子計算機、原子能和空間科學技術的發明和運用。
時 間 內 容 意 義
1945-1955(第一個XX年) 原子能的利用 人類開始了利用核能的新時代
1955-1965(第二個XX年) 人造衛星的成功發射 人類開始了擺脫地球引力向外層空間的進軍
1965-1975(第三個XX年) 重組dna實驗的成功 人類進入了可以控制遺傳和生命過程的新階段
1975-1985(第四個XX年) 微處理機大量生產和廣泛應用 揭開了擴展人腦能力的新篇章
1985-1995(第五個XX年) 軟件開發和大規模產業化 人類進入了信息革命的新紀元
鞏固題:以下面的發明為例,談談它們給我們生活帶來哪些改善?
電子計算機—網上購物、查資料、聊天等;原子能—發電;氣象衛星—天氣預報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響。
△對生產力影響:新科技革命對資本主義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遠遠超過了歷史上的蒸汽革命和電力革命,它使生產勞動從電氣化發展到自動化、智能化。生產工具的更新也使勞動對象的范圍極大地擴大,為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天地。新的科技革命的興起及其影響表明,科學技術已成為第一生產力。
“第一生產力”是指科技所起的第一位變革的作用,以及科技在整個經濟發展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 生產力=(勞動者+生產工具+勞動對象)×科技
△對生產關系的影響:在新科技革命推動下,資本主義對生產關系進行了局部的調整,以進一步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需要。
出示: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
提問:它出現的時間和意義是什么?(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師生總結: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出現在時間是20世紀40年代,它的出現標志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來臨。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以計算機、原子能、航天技術為標志的。
出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大成果若干
提問:這些重大成果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力帶來什么影響?(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師生總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發生,使生產工具從電氣化發展到自動化、智能化,使勞動對象發生了重大變革,極大地擴展了勞動對象的范圍,勞動者的素質越來越高。這一切為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
[鞏固總結]
第一次科技革命(工業革命) 第二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時間 18世紀中葉到19世紀 19世紀最后幾十年 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
標志 蒸汽機的發明和使用 電力的廣泛應用 電子計算機、原子能和空間科學技術的發明和運用
對生產力的影響:(1)使生產力出現了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狂飆式的發展,帶來了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的第一次飛躍,創造出以往任何時代都無法比擬的巨大社會財富。(2)電力廣泛應用于工業領域,開始取代蒸汽動力成為主要能源,人類從此由蒸汽時代跨進了電氣時代。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又有了突飛猛進的增長。(3)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遠遠超過了歷史上的蒸汽革命和電力革命;使生產勞動從電氣化發展到自動化、智能化。生產工具的更新使勞動對象的范圍極大地擴大,為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天地。表明科學技術已成為第一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