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生活與哲學》第一輪復習講座第五講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
第二、脫離兩點的重點論是形而上學的一點論。 【疑難點撥】1、回顧并總結:什么是矛盾分析方法?2、矛盾分析方法的重要性(1)矛盾分析方法在唯物辯證法中的重要地位從世界觀的角度看,聯系和發展是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聯系的根本內容是矛盾,發展的根本動力是矛盾,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因此,矛盾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從方法論的角度看,世界充滿矛盾,認識世界就是認識矛盾,改造世界是就是解決矛盾,因此,矛盾分析方法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正是如此,是否承認矛盾,是否承認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就成為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對立的焦點和根本分歧。(2)矛盾分析方法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矛盾分析方法一向是高考的重點,縱觀歷年高考試題,涉及矛盾分析方法的題目的分值占總分的比例都比較高。 試題設問的指向主要有:①事物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一分為二的觀點;②矛盾轉化律;③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相互關系原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④主、次矛盾相互關系原理及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關系原理;⑤與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 3、怎樣靈活運用矛盾分析方法?(1)與學科內知識的滲透① 與《生活與哲學》其他知識的滲透用對立統一的觀點分析:物質與意識之間;客觀規律性與主觀能動性之間;實踐的客觀性和能動性之間;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之間;貢獻與索取之間……。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關系、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觀點分析:馬克思主義和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之間……。用矛盾主次方面的關系分析:物質的決定作用和意識的能動作用不可分割,但前者是第一位的,后者是第二位的。其它如實踐的決定作用與認識的反作用之間;社會存在的決定作用與社會意識的能動作用之間;貢獻和索取之間……。② 與《經濟生活》知識的滲透用對立統一的觀點分析:生產與消費之間;公有制與非公有制之間;勞動者權利與義務之間;效率與公平之間;市場調節與宏觀調控之間;五個“統籌”……。 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關系、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觀點分析:投資的選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稅收……。用一分為二、矛盾主次方面的相互關系分析:我國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所有制結構;以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用主次矛盾的相互關系分析: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③ 與《政治生活》知識的滲透用對立統一的觀點分析:民主和專政之間、政治權利和義務之間、政府的權力和責任之間……。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關系、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觀點分析: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我國的政黨制度;我國的民族的區域自治制度;我國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我國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用一分為二、矛盾主次方面的相互關系分析:“一國兩制”下我國社會的性質; 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的主題……。④ 與《文化生活》知識的滲透用對立統一的觀點分析:經濟、政治與文化之間;當代文化與傳統文化之間;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之間;文化的繼承與創新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