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題型專項指導與訓練
解題對策
對策一:避免單向的思維。在分析辨題時,要進行多方面的思考,既要善于用正確的原理、概念去分析命題的正確和錯誤,又要樹立多層辨析的意識,逐一分析觀點中包含的多層意思,全面理解各層意思間的關系。因此在解答正誤混雜型辨析題時,不必在開頭匆忙作出判斷,其判斷可體現在整個答案之中。
對策二:辨析題除了判斷以外,重點是對所給命題進行具體分析、說明理由。在這類題中,既有合理的因素也有不合理的觀點,這就要求考生具有辯證思維的能力。首先,針對每一個辨析點,分別指出其合理、正確的因素是什么,以及為什么是合理的、正確的(指出其合理、正確的依據);錯誤的因素是什么,以及為什么是錯誤的(指出其錯誤的依據)。其次,總結對各辨析點的分析,作出正確的結論,提出命題的正確傾向。
1、廢止農業稅是黨中央、國務院從我國農村經濟發展新階段的實際出發做出的重大決策,是加快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一項重大制度創新,是解決新時期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的戰略性舉措。
辨題:廢止農業稅能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是發展我國現代農業的關鍵。
2、人民政協通過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行使國家權力。
3、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因此,要促進新事物的發展就必須否定舊事物。
題型三 附加條件型辨析題
題型特點
命題內容所列舉的材料理論觀點是孤立的、抽象的,不能予以直接肯定或否定,在一定條件下正確,在一定條件下錯誤,具有不確定性。只有在附加特定條件后,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也就是說,解答此類題時,不能籠統地表態,要根據不同條件作具體分析,應根據題中的具體觀點進行具體的討論,做到全方位、多角度、深入的分析。
解題對策
對策一:補充遺漏點。此類辨析題中的觀點只有在一定的條件下才能成立,補充遺漏點就是對命題沒有給出的條件進行針對性的補充。
對策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考生在解答該類題時,不能直接作出判斷,而應分清情況,分別指出在什么條件下該命題是成立的,在什么條件下該命題是不成立的,要避免只看到事物的一個方面,以偏概全。
1、關稅收入越多,對國家經濟建設越有好處。(變式:⑴一個國家的關稅收入越多越好。⑵貿易順差越大越好。)
2、XX年10月27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通過關于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此次個人所得稅法在兩處進行了修改:工薪所得減除費用標準從800元提高到1600元;擴大了納稅人自行申報范圍。
辨題:此次個人所得稅改革,對公民個人有利,對國家不利。
題型四 理由不全型辨析題
題型特點
這類辨析題把結論成立的部分條件(理由),當作了全部條件,認為只要具備了題目所給的這些條件(理由),結論就能成立。在這類辨析題中,題目所給的條件(理由)本身沒有錯,但僅僅依靠這些條件(理由),題目觀點還是不能成立,這類題目的缺陷就在于沒有認識到結論成立還需要其他條件。
解題對策
解答這類辨析題可采用層層設問法,首先弄清楚題目的條件和結論分別是什么;其次分析題目中的條件是否正確;再次分析題目中的條件是否足以推出結論,若不能,還需要哪些條件;最后補充所需條件,并得出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