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題型專項指導與訓練
表二:我國經濟增長方式
增加1億元gdp
需要固定資產投資 單位產品能源和資源消耗高于國際先進水平 單位工業產值廢棄物排放 工業勞動生產率相當于
期間 “十五”期間 供電煤耗 噸鋼能耗 水泥能耗 比發達國家高 美國的1/30
日本的1/18
法國的1/16
4.49億 4.99億 22.5% 21% 45% 10多倍
⑴表一、表二各反映了什么經濟現象?
⑵從哲學上說明表一和表二的關系。
⑶用哲學常識有關知識談談你對表二中經濟增長方式的認識。
題型三 研究性學習類試題
題型特點
滲透研究性學習理念,已經成為近年高考改革的“風向標”。出現在高考卷中的研究性學習類試題充分體現了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學習特點,它可以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不再是“只會讀書,不會動手,不會解決實際問題的書呆子”。研究性學習類試題把本來是被考查的學生“轉化”成試題的有機組成部分,考生從被動的答題者變成主動的探索者,體現了學科教學的實用性和能力測試的親和性,豐富了研究性學習的內涵,也給我們復習應考提出了新要求。但在高考卷中,這類試題對所有的考生均未設置障礙,包括那些沒有接觸過“研究性學習課程”的考生,根據自己對題意的理解,憑著平時知識的積累,考生一般都能夠回答一二。
解題對策
對策一:認真剖析題后設問,獲取問題信息,掌握設問的具體要求。
對策二:帶著問題信息仔細研讀材料,搜索有效信息。即進行材料處理,了解材料的事實、觀點和主張,這是解答研究性學習類試題最關鍵的步驟之一。
對策三:進行知識遷移,切忌單靠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直接答題,要注重學科間知識的相互聯系,充分運用有關的經濟常識、哲學常識、政治常識、時事知識、及生活經驗等,分析事實,理出解決問題的思路。
對策四:組織答案。這類試題的答案要做到條理化、簡潔化、邏輯化,切忌答非所問、雜亂無章、詞不達意。
1、甲說: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是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的重要途徑,有助于縮小城鄉差別。農民進城務工就業極大地拉動城市消費市場,加快城鎮化進程。因此,國家應該鼓勵。
乙說:大量農民進城務工就業,會對城市的基礎設施和教育帶來壓力,對城市的就業帶來沖擊。因此,國家應該限制。
丙說:目前,城市的一些部門、單位對進城務工就業的農民工實行歧視政策,拖欠農民工工資,向農民工亂收費;農民工子女入學難,其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因此,農民不要進城務工,以免遭受歧視性待遇。
⑴運用辯證法知識對三位同學的發言進行分析。
⑵請你就“農民進城務工就業”課題中的某一問題,確定一個子課題,寫出子課題的名稱,并簡述選定該子課題的理由和研究方法。
2、材料一 XX年1—11月全國安全生產簡況
統計數據
類別 件數 死亡人數
件數 同比增減 死亡人數 同比增減
特大事故 114 -3 2393 184
特別重大事故 12 -1 795 94
注:①特大事故是指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別重大事故是指一次死亡30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