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認識從何而來
②方法論:堅持實踐的觀點,自覺參加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實現主、客觀統一,個人與社會的統一,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綜合提升:
1.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黨的xx大報告出現了諸多新提法:其中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表述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備受人們關注。早在黨的十二大上,我們黨總結了建國以來經驗和教訓正式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新命題,強調走自己的路。29年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充分證明了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性。
材料二:隨著國內外形勢的深刻變化,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的不斷走向深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需要不斷充實和完善。xx大報告中,在反復強調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同時,還提出與之相配套的五條具體道路:“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中國特色新興工業化道路”“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中國特色政治發展道路”。這些都將成為我們今后改革和建設的方向和指南,必須不折不扣的貫徹落實。
材料三:xx大報告概括性的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以上材料是如何體現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的?
2.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近年來,我國高中階段教育有了很大發展,但是在高中階段教育的發展中,出現了普通高中學生數偏多而中等職業教育學生相對不足的不協調現象。而且中等職業教育向社會補充的大都是初級工,中高級技工嚴重不足。成為制約我國工業化和現代化的“瓶頸”。許多“飽讀經書”的大學生因動手能力相對較弱被用人單位“拒之門外”。而歐盟大部分國家實行低重心的、以高中階段職業教育為主的教育發展戰略,歐盟25國高中階段接受職業教育的學生比例平均占62.7%,普通高中學生占37.3%。
材料二: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大力推動中等職業教育快速健康持續發展,是我國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教育事業改革與發展的重大戰略任務。XX年10月28日在教育部第10次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王旭明表示,教育部將認真學習貫徹落實xx大精神,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力爭使中等職業教育和普通高中階段教育能夠按1:1的比例發展,并且優化內部結構,以促進勞動者更好的就業和國民經濟的發展。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經濟現象?
(2)用政治生活的相關知識說明材料二的理論依據。
(3)許多大學生就業時面臨尷尬以及教育部關于我國教育發展戰略的變化揭示了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什么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