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政治專題復習專題二、企業和產業
(4)第三產業的興旺發達是現代化經濟的一個重要特征
①地位:第三產業的興旺發達是現代化經濟的一個重要特征,第三產業的繁榮和發展程度高低,已成為衡量社會經濟發達程度的主要標志之一。
②我國第三產業的現狀:我國第三產業起步較晚,發展滯后。判斷產業結構合理優化的標準是看第三產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和第三產業從業人員在總就業人員的比重。
③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的重要意義:第一,加快發展大三產業可以有效地推進我國的工業化和現代化。第二,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可以擴大就業領域和就業人數,保證社會安定。第三,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可以顯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質量;可以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4、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
(1)勞動者的主要權利和義務
①勞動者的主人翁地位是由勞動者享有的基本權利與勞動者履行的基本義務構成,是通過實現勞動者權利與義務體現出來的。
②勞動權是公民享有的各項權利的基礎。在我國,勞動者依法享有的基本權利包括: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權利。
③勞動者的義務是指勞動者必須履行的責任。在我國,勞動者的義務包括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業技能,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
提高職業技能是社會和個人兩個方面的需要,從社會角度看一個國家的勞動者職業技能水平代表著這個國家的技術實力甚至是生產力水平。從個人角度看,為了適應未來社會,在就業競爭中擁有一定的實力,勞動者也必須不斷提高職業技能。
遵守職業道德是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的社會主義道德在職業活動中的體現。其基本要求是: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遵守職業道德是每個勞動者基本的道德準則,也是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保障。
④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勞動者的權利與義務是相互依存,不可分離,是統一的。
(2)勞動合同制度
①訂立勞動合同的基本原則:平等自愿的原則(這是核心原則)、協商一致的原則、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原則(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則)。
②意義:實行勞動合同制度,是發展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勢在必行的選擇。首先,實行勞動合同制度,可以促進勞動力資源的合理配置。其次,建立勞動合同制度,可以增強勞動者的競爭意識,促進勞動者自身素質的提高。第三,實行勞動合同制,有利于調動勞動者的勞動積極性和創造性。第四,實行勞動合同制度是維護勞動者權利、體現勞動者主人翁地位的法律保障。
(3)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
①含義:社會保障制度是由國家依據一定的法律和法規,為保證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權利而提供救助和補貼的一種制度。
②內容: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包括社會保險、社會救濟、社會福利和社會優撫等內容。社會保險是社會保障制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內容,它是國家通過法律強制實施的,主要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社會救濟,是政府對生活在社會基本生活水平以下的貧困地區或貧困居民所給予的基本生活保障。社會福利,是政府為社會成員舉辦的公益性事業及為各類殘疾人、生活無保障人員提供生活保障的事業。社會優撫,是政府對軍屬、烈屬、復員轉業軍人、傷殘軍人所進行的優待撫恤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