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 認識世界 尊重實際第一框 探索世界的本原
【高考范題練習】選擇:1、社會的存在和發展具有客觀性,從根本上說,決定這種客觀性的是 ( d )
a、自然界的客觀性 b、社會生產力的客觀性
c、社會生產關系的客觀性 d、物質資料生產方式的客觀性
四、學習訓練與評價提示
【活動一】請同學查資料后填寫下表
對自然界的認識
對社會的認識
本質
中國古代哲學
神話傳說
盤古開天辟地等
女媧造人等
神創說
唯心主義
儒家
君子三畏
仁與禮
唯心主義
墨家
天志
兼愛非攻
樸素唯物主義認識論
道家
氣
無為
客觀唯心主義與樸素辯證法
法家
天行有常
明法度,必賞罰
唯物主義
宗教
佛教
神創說
客觀唯心主義
基督教
神創說
客觀唯心主義
伊斯蘭教
神創說
客觀唯心主義
外國哲學家
康德
人是自然界的最高立法者
黑格爾
費爾巴哈
【說明】人類在認識與改造世界的實踐中,常把世界的本原問題作為自己的探索對象,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提出了許多見解與推測,但為了更好上好這一課,讓學生清晰了解唯物主義觀點,我們將這一部分內容放在課前填表,效果可能更佳。
【活動二】本節課的課前準備活動就是一種學習訓練。對學生在小組活動中的表現可作適當的觀察并記錄。
五、教學設計說明
長期以來,思想政治學科過多地追求了知識體系的系統性和完整性,致使課程知識比較成人化、專業化、學術化,且脫離了受教育者的生活體驗和生活需要,導致內容變得抽象、空洞和蒼白無力,從而也使我們的學生在這樣的課程面前感到無盡的厭倦和疲憊,無法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我們就是要讓我們的學生走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從自身的生活經歷中去體味知識,發現生活,升華情感。本框教學內容總體上看較為簡單,但是,部分學生中存在著一種想法,那就是認為人類社會的種種是由人的主觀意識所決定的,人與自然往往存在著對立。怎樣解決好學生頭腦中潛在的這種想法?我們就是要從學生的這個實際想法入手,使其情感和理性能直接對話,更好的結合建設生態文明的要求,使本課教學能有一個實際的落腳點。只有這樣,教育才能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精神世界,在學生的心靈與人生中留下有意義的痕跡,實現其精神的再構建和個性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