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政治一輪復習專題教案之第七課 個人收入的分配
a按勞分配所得 b按勞動要素所得
c按生產要素所得 d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所得
8.某國有企業改組為股份公司,技術員王某購買了內部職工股,年終按股分紅得3000元,他還將自己的專利技術投入公司入股,年終又獲得17000元,全年他共得工資款36000元,崗位津貼960元,獎金12800元,一年之中他繳納各種稅款4500元,向困難職工捐款1000元。在王某一年的所得中,屬于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分別是( b )
a 29760元;17000元 b 49760元;XX0元
c 48800元;XX0元 d 44260元;3000元
9.四川省人事廳下發文件,允許企業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在完成本職工作和保守本單位技術商業秘密、不侵犯本單位或從事相關研究課題的知識產權和經濟權益的前提下,跨單位兼職,多職多薪。從分配角度講,這一做法( b )
a將拉大收入差距,加劇貧富差別,不利于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
b 體現了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
c反映出國家對知識的重視,有利于科技人員發揮聰明才智
d會導致有些技術人員一心謀取“灰色收入”而荒廢了新技術的研發
10.在現實生活中,不同國有企業的職工,付出相同的勞動,但獲得的勞動報酬卻可能有相當大的差別。這說明( d )
a按勞分配只是一個抽象的原則,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
b按勞分配的實現程度是與企業的利益聯系在一起的
c按勞分配的實行只有經過一個漫長過程才能實現勞動者收入均等地獲取報酬
d按勞分配的實現程度是與企業的效益聯系在一起的
(二)非選擇題
11.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注:勞動者報酬指勞動者因從事生產活動所獲得的全部報酬,包括工資、獎金、津貼、上下班變通補貼、單位支付的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等。營業盈余指單位創造的增加值扣除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和固定資產折舊后的余額。它相當于企業的營業利潤加上生產補貼。(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鑒》)
材料二 據統計,l998年國有及規模以土工業企業工資總額是企業利潤的2.4倍,到XX年降到了0.43倍;l998年國有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是4.3%,到XX年提高到了21.36%。
指出材料一、二反映的經濟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
【答案】勞動者報酬占初次分配的比重下降,利潤占初次分配的比重上升。這表明在我國初次分配中存在利潤比重過大的問題。保障勞動者的基本權利.提高勞動報酬 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如,完善最低工資保障制度,工資隨勞動生產率增長而增長。嚴格執行勞動合同法。保證企業為勞動者繳納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險金。在政府引導下,建立健全工會組織,提高勞動者在與企業談判中的地位。落實企業的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