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政治文化生活應考復習策略
材料二 始于春秋時期的清明節至今已經有25XX年的歷史了。掃墓是最早的清明祭拜的形式,這種習俗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文明的發展逐漸演變為更多的形式。XX年,共青團中央發起了“清明網上祭英烈,共鑄中華民族魂”活動。XX年清明節參與網絡祭拜人數達到1000萬左右,他們將祭奠先人的文字和音像放在互聯網上,讓所有的親人和故友都能在不同的地方同時或隨時祭拜。這種文明和科學的祭拜方式,讓逝者安息,于生者有益。
(1)有人認為,五臺山被確認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重大意義,就在于能夠促進旅游經濟發展。運用《文化生活》知識評析這一觀點。
(2)你是怎樣看待清明祭拜形式的演變的?
(1)①文化反作用于經濟,被確認為世界文化遺產,有利于增強五臺山文化的國內外影響力,能促進旅游經濟發展。②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五臺山被確認為世界文化遺產,對于研究人類文明進程的演化具有意義;對于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或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具有獨特作用。③文化遺傳是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五臺山文化被確認為世界文化遺產,還有利于更好地保護文化遺產,傳承中華文化
(2)①民族節日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淀,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清明節祭拜活動集中展示了人們對先烈和先人的尊重和懷念情感。②對待民族節日應該在繼承中發展我們對傳統節日的繼承無論在形式和內容上都要做到“推陳出新、革故鼎新”,而且我們要自覺成為文化傳承者和享用者。③科技進步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利用網絡方式對先烈、先人進行文明科學的祭拜,值得大力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