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政治文化生活應考復習策略
(7)教育的意義: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與培育上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教育通過對受教育者的“傳道、授業、解惑”,把文化傳遞給下一代。教育能夠使人們在有限的學習生涯中獲得既有的文化財富。
(8)文化創新的意義:文化創新可以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能夠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文化創新,是一個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證。
(9)民族精神必要性和重要性: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不斷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的要求;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需要。中華民族精神,始終是維系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是中華民族之魂。
(10)思想道德建設重要性:道德本身所具有的時代性特征,要求不斷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思想道德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節。思想道德建設規定著文化建設的性質和方向,是文化建設的靈魂。加強思想道德修養能夠促進科學文化修養。
2.回答“怎么樣類”問題要調動和運用的知識點
(1)進行文化創新:人民群眾是文化創新的主體;立足于社會實踐;繼承傳統,推陳出新;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學習和借鑒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成果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堅持正確方向,克服“封閉主義”“歷史虛無主義”。
(2)促進文化發展、繁榮:進行文化體制改革;依靠科技進步,促進文化發展;解放思想;發展教育;利用現代文化傳播手段,促進文化傳播。
(3)對待文化的多樣性: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堅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睦相處,共同繁榮。
(4)對待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
(5)對待文化市場和大眾傳媒:國家必須加強管理,正確引導。加強法制建設和公民道德建設,提高經營者素質,依法制裁取締文化市場的混亂現象和違法行為。公民應當加強思想道德修養;提高辨別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6)要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要發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要堅持社會主義榮辱觀。
(7)要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堅決抵制腐朽文化。
(8)要堅持首位、兩為、雙百、三貼近: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統一;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要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
(9)要發展人民群眾真正需要的、反映人民利益和呼聲的喜聞樂見的健康有益的文化。
(10)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發揚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
(11)要發展先進文化,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為目標,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