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考2019高效學習方案政治考點專項:經濟規律
●考點突破
1.價值規律的存在條件——商品經濟(市場經濟)
價值規律是一個客觀規律,它的存在和發揮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但它同樣也有一個存在的條件。
2.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
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商品交換要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
理解價值規律的內容,要注意以下兩點:
(1)價值規律是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客觀規律。它既不是人類社會所共有的規律,也不是某一個社會特有的規律,而是商品經濟的客觀規律,只要存在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就存在價值規律。價值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在商品經濟社會中,人們必須按價值規律辦事,否則就會受到它的懲罰。但是,人們也可以利用價值規律來發展商品經濟,促進生產發展。
(2)價值規律兩個方面的內容是內在統一的。“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是從生產領域的角度講商品價值的形成、決定;“商品交換要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是從商品流通領域的角度講商品價值的實現。價值規律實際上就是講商品價值的生產與實現的問題。商品交換實際上是商品生產者互相交換勞動,只有按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價值量進行交換,才能體現出平等原則,商品交換才能正常進行下去。
3.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的現象,并不違背價值規律,而恰恰是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而且是唯一可能的表現形式。因為:
第一,價格的波動是以價值為軸心的,不是脫離價值無限地上升或下降,所以仍然是價值決定價格。
第二,供求關系影響價格,價格反過來也影響供求關系,二者之間是一種相互制約的關系。當價格高于價值時,就會刺激商品生產者擴大生產,從而使供求趨于平衡;反之,當價格低于價值時,生產者就會縮小生產,從而使價格逐漸上漲。
第三,雖然在每一次交易中價格與價值并不一致,但從長遠來看,商品的平均價格還是和商品的價值一致的。
4.正確理解“等價交換”原則
(1)等價,就是交換雙方的商品的價值量相等,等價交換的基礎是價值量。
(2)等價交換的本質是:商品生產者之間相互交換勞動。
(3)等價交換的表現:
貨幣出現以前,等價交換要求商品的價值與交換價值相一致。貨幣出現以后,商品的價值由貨幣來衡量,表現為價格,等價交換也就是要求商品的價格與價值相符合。
(4)等價交換是在動態中實現的
在現實生活中,由于供求與價格的雙向制約而導致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從某一點靜止地看,價格與價值不完全一致是經常的,完全一致是偶然的。但從長遠來看,從整個商品交換發展過程看,價格高于價值的部分與價格低于價值的部分是可以抵消的,價格和價值是相符的。所以,等價交換只存在于平均數中,并不存在于每個個別場合。等價交換是一種趨勢規律。并且等價交換原則是在動態中通過價格的波動實現的。
(5)等價交換原則要求商品價格既要反映商品價值,又要反映供求關系的變化。
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價值決定價格,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形式。在一定情況下,商品的價格與它本身的價值成正比。所以商品的價格要反映商品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