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考政治尋覓社會的真諦考點專項復習教案
考點3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運動1、學會運用上層建筑一定要適應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分析、解決問題(1)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相互關系及其矛盾運動。①兩者的含義:生產關系的總和構成社會的經濟基礎。上層建筑指一定社會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設施,以及社會的各種思想觀點和社會意識形態。②兩者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運動: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上層建筑的狀況不同,對經濟基礎反作用的性質是不同的。當上層建筑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它促進經濟基礎的鞏固和完善;當它不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會阻礙經濟基礎的發展和變革。當上層建筑為先進的經濟基礎服務時,它會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推動社會進步;當它為落后的經濟基礎服務時,則束縛生產力的發展,阻礙社會前進。③結論: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運動,體現了兩者之間的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這就是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 2、要注意社會意識與社會意識形態的區別:上層建筑包括社會意識形態和政治、法律制度及其機構。其中社會意識形態與社會意識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社會意識既包括各種不同的風俗習慣和社會心理,也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學、藝術、宗教、哲學等各種不同的社會意識現象。社會意識形態的范圍比社會意識要小,它專指那些與特定生產關系有關的社會意識現象。風俗習慣、科學等社會意識現象不屬于社會意識形態。
考點4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1、了解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1)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是在任何社會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規律。⑴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是貫穿人類社會始終的基本矛盾。⑵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是在任何社會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規律。社會發展規律的發現,使人類關于社會歷史的理論第一次真正成為科學。(2)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①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發展的過程是曲折的。②社會發展是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中,在社會基本矛盾的不斷解決中實現的。2、理解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的特點、我國社會主義改革的性質和根本目的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是非對抗性的矛盾,只能通過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發展加以解決。改革是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改革就是使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的發展,使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典型例題】(浙江高考卷)XX年初以來,社會動蕩席卷中東、北非眾多阿拉伯國家,一些國家甚至出現政權更迭和內戰。其原因有失業率居高不下、財富分配不公和西方意識形態的影響等。這表明①經濟狀況影響社會的政治制度和設施②意識形態對社會變化起重要作用③適合上層建筑的經濟基礎推動生產力發展④生產關系是社會進步的決定性因素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a。失業率居高不下、財富分配不公導致社會動蕩,說明經濟決定政治,①入選;西方意識形態的影響,說明意識形態影響社會的變化,②正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③錯誤;生產力是社會進步的決定性因素,④錯誤。故選a項。本題屬于觀點判斷型選擇題,解題時重在判斷題肢的正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