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考政治尋覓社會的真諦考點專項復習教案
2、生產方式:生產方式是人類獲得物質生活資料的方式,也叫物質資料生產方式,它是人類社會生活的物質基礎,是社會不斷發展和前進的決定力量。生產方式包括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兩個方面。3、社會生產力:社會生產力,即人們通常所說的生產力。生產力反映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是人類改造自然獲取物質生活資料的能力。它是由人(勞動者)和物(生產資料)這兩個因素構成的,科學技術也是生產力,而且是越來越重要的生產力。在生產力中,具有一定生產經驗和勞動技能的勞動者是首要因素。因為勞動者是生產力的主體,是生產工具的制造者和使用者。勞動工具是生產力發展水平的物質標志。生產力是社會生產方式中最積極、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在社會發展過程中起著主要的決定作用。4、社會生產關系:社會生產關系,即人們通常所說的生產關系。它是人們在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相互結成的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經濟關系。生產關系包括三方面內容:生產資料的所有制形式;人們在生產中所處的地位和相互關系;產品分配關系,即分配形式。在這三個方面中,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是最基本的方面,它決定了人們在生產過程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決定了產品的分配形式。5、社會形態:社會形態指建立在一定生產力之上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統一。這種統一是具體的、歷史的、復雜的。在每一個社會形態里,都有一種生產關系占主要地位,規定著這個社會經濟基礎的主要特征,也規定著這個社會上層建筑的主要特征。6、經濟基礎;經濟基礎是指一定歷史階段上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各方面的總和。所謂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的各方面的總和包括:生產資料所有制、人們在生產過程中的地位及相互關系以及產品分配方式三個方面。這個占統治地位的生產方面就構成了一個社會的現實基礎。7、上層建筑:上層建筑是指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設施和社會意識形態。上層建筑是一個龐大復雜的系統,它包括政治的上層建筑(政治法律制度、機構)和思想的上層建筑(社會意識形態)。在存在著階級的社會里,政治上層建筑是政治法律制度,包括軍隊、警察、法庭、監獄、政府部門、黨派等國家機器和政治組織,這些體現著人們的政治關系。國家政權是上層建筑的核心。思想上層建筑是適應經濟基礎的社會觀點、思想體系,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藝術、宗教、哲學等,這些體現著人們的思想關系。運用歷史唯物主義有關原理,結合材料說明中國共產黨在農村改革發展中為什么要堅持以人民利益為最高價值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