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考政治第一輪復習教案
①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 ②社會生活的變遷是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③傳統文化的發展是自然而然的,不應干預④傳統文化對人的發展起積極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節俗的根本性質沒有發生大的改變,體現了①。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演進,出現了由神圣祭祀向世俗娛樂轉化的趨向,體現了②。③④說法錯誤。
答案: a
8.XX年5月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通過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20年)》提出“優先發展,育人為本,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20字工作方針。從文化傳承的角度看,注重發展教育是因為( )
①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 ②教育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教育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首要因素 ④教育是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 ③觀點錯誤。
答案: a
9.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加快推進教育改革和發展,要求我們( )
①承襲傳統文化,固守傳統教育方式 ②舍棄傳統教育方式,發展全新的教育模式 ③對傳統教育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應繼續保持和發揚 ④對傳統教育中的糟粕必須加以改造或剔除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①②都沒有處理好繼承和發展的關系。
答案: b
10.“中國•嘉興端午民俗文化節”于6月13日隆重開幕,端午節期間,龍舟競渡百舸爭流,精致香囊納福避邪,大街小巷粽香四溢,巡游方隊載歌載舞。端午節熱鬧非凡、節慶場景異彩紛呈,數千年來這一古風習俗一直延續至今。這一事實說明( )
①傳統文化是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 ②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 ③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 ④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①④不為材料所體現。
答案: c
11.我們之所以切實推進中國端午節的民俗傳承,挖掘傳統民俗民間文化的豐富資源,是因為( )
①端午節已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標志 ②端午節作為傳統文化,其消極作用基本消失 ③國家的興旺發達需要發揮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 ④文化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①②觀點錯誤。
答案: b
12.XX年3月舉辦的上海清明文化節,通過人文紀念、文化展覽、短信大賽、社區推廣等多種活動方式,廣泛傳播傳統的清明文化,同時根據時代特點,賦予清明節更寬、更深的現代內涵。這說明( )
a.文化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
b.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
c.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
d.傳統文化存在于歷史中
解析: 材料表明人們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
答案: a
13.右圖中“網上祭先烈”活動的開展( )
a.說明傳統祭祀方式已經過時
b.說明針對傳統文化應“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c.能夠全面消除傳統文化的消極作用
d.表明人的價值觀念發生了徹底改變
解析: a、c、d說法錯誤。
答案: b
14.XX年4月18日,中國郵政發行《成語典故》第二組特種郵票。這套郵票以勵志為主題,全套4枚,圖案分別為愚公移山、臥薪嘗膽、毛遂自薦、聞雞起舞。成語典故植根于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沃土中,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文化遺產。這種反映中國傳統文化成語典故的郵票一直為人們所關注、喜愛并收藏。上述材料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