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屆高考政治第一輪我國公民的政治參與專題復習
①擴大了人民群眾的監督權 ②增強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③進一步完善了基層民主制度 ④保障了人民群眾的知情權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9、(•廣西桂林中學高三模擬)32.溫總理在深圳調研時指出,要從制度上解決權力過分集中又得不到制約的問題,創造條件讓人民批評和監督政府,堅決懲治貪污腐敗。公民行使監督權的制度有
①信訪舉報制度 ②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 ③輿論監督制度
④人大代表聯系群眾制度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0、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是黨中央從戰略高度作出的一項重要舉措,許多大學生紛紛響應去農村當“村官”。有人將招聘“村官”的考試等同于國家公務員考試。對此觀點判斷正確的是( )
a.觀點正確,因為村委會是我國基層政權機關
b.觀點正確,因為村委會是我國基層民族自治機關
c.觀點錯誤,因為村委會是我國基層政黨機關
d.觀點錯誤,因為村委會是我國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
二、非選擇題
11、材料一 某村進行第十屆村民委員會村委會主任的選舉中,村里不僅提前召開黨員會議和村民代表會議廣泛發動村民,而且從村民代表中選出了監票員、計票員和唱票員。正是因為有了全村村民的支持,從3名候選人中選1名主任,通過直選順利產生由該主任組成的新一屆村委會。
材料二 某鎮以競選的方式選舉鎮長,在鎮長候選人競選演說大會上,5名候選人分別就各自的治鎮方案發表演說。演說結束,他們又回答了選民提出的各種問題。隨后,全鎮各戶代表對候選人進行無記名投票。
根據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材料一和材料二的選舉方式有哪些異同?
(2)請你談談這幾種選舉方式的意義和效果
12、材料一 黨的xx大報告指出:“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從各個層次、各個領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依法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并將“擴大社會主義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權益和社會公平正義,公民政治參與有序擴大”明確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之一。
材料二 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我國公民政治參與呈現出巨大變化。新中國成立之初,多數中國人帶著“愛黨、護黨、感謝政府”的樸素感情參加政治活動,凡事按“領導意思”去做,不懷疑、不反對;“文革”所演繹的“大民主”,用情感代替理性,用人治代替法治的政治參與,收獲的是混亂、倒退、浩劫;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公民的法治意識、民主意識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公民在政治上與時俱進,根據法律、根據自己的價值判斷把握自己的行為。在基層民主自治過程中、在重大公共決策的征求意見中、在各種競爭性選舉中,都能看到公民的理性行為。
(1)作為一名中國公民,你認為我國為什么要把“公民政治參與有序擴大”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
(2)如果以“文革時期公民政治參與與改革開放以來公民政治參與之比較”為課題,開展研究性學習,你提交的報告中準備如何陳述兩種政治參與的本質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