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選擇人生道路
第六課 創造價值 承擔使命
第二節 人生理想與人生道路
第二框 正確選擇人生道路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懂得人生價值觀對人生道路的選擇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只有具備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才能選擇正確的人生道路,因此要以馬克思主義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我們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能理論聯系實際,能運用所學理論解決實際問題;培養辯證思維能力,用全面的、發展的觀點分析說明人生道路的選擇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懂得青年必須以馬克思主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指導自覺規劃自己的人生道路,使之與社會發展規律相符合、與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相符合,才能實現成功人生的理想。
二、重點、難點
重點: 以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指導,走好人生每一步
難點:人生道路選擇受人生價值的影響;走好人生道路,需要自覺規劃人生。
三、整體感知:通過對本課的學習,同學們將認識到人生道路的選擇標準與要求是什么,懂得應怎樣正確地規劃人生,走向成功。
四、教學方法
(1)結合名人、英雄人物成長軌跡,感悟正確價值觀對人生道路選擇的導向作用。
(2)運用課堂討論會、辯論會等形式,深化樹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努力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五、教學過程:
1、正確對待人生道路的選擇
思考: 魯迅原名周樹人,與周作人是親兄弟,兩人都是文學大家,魯迅為喚醒民眾而嘔心瀝血,成為民族之魂,周作人卻認賊作父,成為民族敗類。是什么原因讓他們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的呢?
(歸納):魯迅和周作人兩人人生價值是不一樣的。魯迅認為他的價值就是以文載道,以文藝喚醒沉睡的中國廣大民眾,恢宏民族志氣。而周作人卻追求個人的名利,貪圖享受。因此魯迅成為民族斗士,周作人缺淪為漢奸。 可見
(1) 一個人走什么樣的人生道路,選擇什么樣的生活方式,是在一定的人生價值觀指導下進行。
中國青年十大杰出人物之一理工大學教授馮長根,用4年時間走完了一般大學生要花十年時間才能走完的從初中到大學的畢業之路,在國外為學習國家所急需的專業他同時讀兩個系的研究生,在博士論文的扉頁上他用中英文深情地寫上“本論文獻給我們的祖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回到祖國后,他全身心地投入研究工作,將所學專業知識獻給祖國,有了這種堅定的報效祖國的愛國觀念和正確的價值觀,他的價值選擇就是成功的。
討論:馮長根教授為什么能完成這么艱辛的求學之路?
歸納:價值觀從性質上講有正確與錯誤之分,而不同性質的價值觀所起的導向作用不同。對人生道路的選擇而言,不同的價值觀,決定了人們在面對公義和私利、生與死的沖突時作出的不同選擇。不同的幸福觀、家庭觀和戀愛觀,也決定著人們在面對這些問題時的基本態度、思維方式和行動結果。一個人走什么樣的人生道路,選擇什么樣的生活方式,都是在一定世界觀和價值觀指導下進行的。價值觀是人生的重要向導,是我們能否擁有美好生活的航標。尋找正確的價值觀就是尋找人生的真諦。馮長根教授就是在他報效祖國的人生價值觀的指導下進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