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單元 6.3 城市的區位因素(二) 教學設計
四、城市區位因素的發展變化(板書)
1.綜合因素與城市區位(板書)
講解:采用個案分析法,以西安市為例并附圖來說明此問題。
西安,位于黃河中游地區的陜西省南部,現為陜西省省會城市。該市歷史悠久,地處漢中寶地,交通要塞,自古就是中外聞名的古都大城市。
分析西安市的城市區位因素,應該綜合地、全面地來考慮。首先,從西安市所處的自然地理條件來看,地形應屬首要因素。從右圖中可看出:該市位于黃土高原南部的渭河谷地,地形平坦且開闊,再加上氣候溫暖濕潤(地處亞熱帶半濕潤地區),又有黃河中游大支流──渭河流過,這為西安市的城址選擇提供了優越的自然條件。其次,再從社會經濟因素來看,現有被稱為“第二亞歐大陸橋”東段的隴海—蘭新鐵路經過此地,歷史上又是我國的六朝古都,在作為國家首都的時期,也是當時國內最大的城市。現在,西安市不僅作為陜西省的省會,也是我國西部地區著名的大城市。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如重慶、武漢、廣州、上海等城市,它們既位于干、支流匯合處或河口處,又是重要的鐵路樞紐站或河運、海運的中轉站,還是一個地區的政治中心(直轄市或省會城市),所以應該全面地、綜合地來分析問題。
承轉:對于現代城市區位來說,有些因素的影響已經很弱,如軍事、宗教因素;有些因素從古至今一直對城市區位產生著重大的影響,如自然資源、交通因素等。在當今社會,有些新的因素也會成為影響一些城市區位的主要因素。
2.影響城市區位的新因素(板書)
這個問題采用談話法,以向學生提問、教師引導、舉例說明為主。
(1)科技中心與城市區位(板書)
如因科技而興起的科學城──日本的筑波(見圖6.15),美國西部的“硅谷”,英國的大學城──牛津等。
(2)旅游勝地與城市區位(板書)
近幾年,隨著旅游業的發展而興起的旅游城,如張家界、黃山市、泰安市、桂林市等。
(3)國家政策與城市區位(板書)
有時,一個國家在不同的時期采取的方針、政策,也可算作是影響城市區位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深圳市,作為20世紀80年代我國改革開放的一個特區,由原來一個很不起眼的小鎮,發展成為當今聞名世界的、我國南部沿海的一個擁有近百萬人口的大城市。再如,浙江省溫州市,也是改革開放以來由鄉村到城市、經濟發展較快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比較高的、走在時代前列的一個城市。
[課堂小結]
通過學習知道社會經濟因素及其對城市區位的影響。
城市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隨著社會的不斷向前發展,城市區位因素也在不斷地變化發展。所以,我們應該用發展的眼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才能提高我們對事物的認識能力。
課后作業:
讀課本圖6.16和p54材料,說明交通因素的變化對城市區位的影響。
●板書設計
6.3 城市的區位因素(二)
二、影響城市區位的經濟因素
1.自然資源(礦產資源)與城市區位
2.交通與城市區位
(1)建在交通線上的城市
(2)交通線的變化對城市的影響
三、影響城市區位的社會因素
1.政治因素與城市區位
2.軍事活動與城市區位
3.宗教活動與城市區位
四、城市區位因素的發展變化
1.綜合因素與城市區位
2.影響城市區位的新因素
(1)科技中心與城市區位
(2)旅游勝地與城市區位
(3)國家政策與城市區位
[課后練習]
一、單項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