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單元 8.2 環境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
【教學重點】
(1)使學生認識人口對環境的壓力不僅體現在絕對人口數對環境的壓力,而且體現在人口增長速度的時間和空間差別對環境的影響。
(2)通過實例教學使學生理解人類對資源利用不合理而導致環境問題。
(3)通過對經濟增長與生活質量關系的分析,使學生認識到片面追求經濟的增長會造成嚴重的環境問題。
【教學難點】
(1)近年來全球人口增長速度放慢的主要原因。
(2)經濟增長與長期發展的關系。
【教學過程】
[板書]環境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
[板書]一、人口壓力
[點撥]這里講了兩方面的內容,一是人口的增長,二是人口壓力產生的環境問題。
[投影1]《世界人口增長》圖。
[導學]請同學們據圖描述一下近2xx年世界人口增長的趨勢。
[板書]1.世界人口的增長
[教師總結]該圖明顯地反映出10世紀以來人口數量呈加速增長。在工業革命以前人口增長速度緩慢,之后,速度明顯加快,從1830年的10億到1999年的60億,人口倍增時間不斷縮短。
人口總量的急劇增長,新增人口數量巨大,為滿足新增人口對食物、能源、住房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需要,越來越多的土地變為耕地,而森林、濕地和草原大量消失,礦產資源也遭到掠奪式開采,對環境產生很大的壓力。
[提問]世界人口總體上呈現加速增長的趨勢,但近年來其增長的速度放慢了,請分析其主要原因。
[點撥]這是一些國家(如中國)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增長的結果。
[過渡]剛才講的是世界人口增長的總體情況,那么具體到各個地區人口增長情況有什么不同呢?
[點撥]影響人口增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社會因素、經濟因素、自然因素等方面。
[概括]由此可見,二戰后世界人口的迅猛增長主要是由于發展中國家增長過快而導致的。
[投影2]《世界各地區人口的增長》圖
[導學]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目前各大洲人口數量由多到少的順序。
2.1950年(二戰)以來各大洲人口增長速度由快到慢的順序。
[點撥]各大洲人口由多到少的順序是:亞洲、歐洲、非洲、拉美、北美、大洋洲;二戰后各洲人口增長數量由多到少的順序是亞洲、非洲、拉美、大洋洲、歐洲、北美。
[概括]二戰后世界增長的人口主要都分布在亞、非、拉等發展中國家和地區。
[板書]2.人口增長帶來的壓力
[投影]案例1 非洲的糧食問題
二戰后,亞非拉地區的人民在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中取得勝利。各國在發展生產、增加糧食產量的同時,還進口一些糧食,以提高人民的消費水平,但是大多數國家的人均糧食消費量增長不多。特別是1971年以后,由于人口增長過快,超過了糧食增長的速度,致使人均產量開始下降。近些年,占世界人口大多數的亞非拉地區糧食醫乏,特別是撒哈拉以南的一些非洲國家,情況相當嚴重。
[導學]請同學們閱讀這一案例,分析亞非拉糧食醫乏的原因。
[點撥]亞非拉糧食匾乏,主要是人口增長過快,對糧食的需求量大增,超出了環境的供給能力導致的。
[板書]二、資源的不合理利用
[點撥]我們知道自然資源按其性質分為可再生資源和非可再生資源兩類。對于可再生資源如森林、土地等,它們的補給、再生和增殖是需要一定時間的,一旦利用超過了極限,要想恢復是很困難的,對于煤炭等非可再生的資源,其數量在一定時期內不再增加,對其開采的過程就是資源的耗竭過程。因此對各種資源都必須合理地開發利用,遺憾的是人類并沒有完全做到這一點。下面請看一下瑪雅文明是如何消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