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面臨嚴重的環境問題 —— 初中政治第三冊教案(精選2篇)
人類面臨嚴重的環境問題 —— 初中政治第三冊教案 篇1
第五課: 依法保護人類共有的家園
一、 人類面臨嚴重的環境問題
lm
教學目標
認知性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初步掌握什么是環境問題及現實存在的一系列環境問題,充分了解環境問題給人類乃至整個地球帶來的嚴重的危害。
能力性目標: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互助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并進一步提高他們以實際行動依法保護環境的能力和自覺性
覺悟性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深刻感受到依法治理環境的重要性、迫切性和長期性,從小樹立“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環保意識,自覺履行保護環境的義務。
教學重點:環境問題的嚴重危害題
教學難點 :環境問題的含義
課前準備:1 提前布置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搜集有關環境問題的資料。
2 組織學生自編自演小品《地球就診記》。
3 布置學生預習課文主要內容,明確學習目的。
4 準備好多媒體、錄音機、實物投影儀等教學設備。
教學方法:1 創造機會,使學生在課前動起來,課中活起來,課后神起來,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把課堂還給學生。
2 運用情境教學法、討論分析法、互動交流法等方法,輔之以多媒體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力爭做到知識、能力和覺悟的同時提高。
教學用具:采用多媒體教學設備
教 學 過 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² 點擊課件,播放動化和音樂,提醒學生們做好課前準備。
(一)學生講壇:
² 教師對學生的“舉案說法”加以點評。
(二) 導入 新課:
² 多媒體設備展示背景圖片加以配合。
(三) 講授新課:
1 討論學習
² 點擊課件,屏幕顯示討論題。教師要求學生結合小品和課本知識為“地球先生”找病因。并思考它所帶來的危害。
² 教師適當的加以歸納、提高。
² 由兩位學生上臺“舉案說法”。
² 學生表演小品《地球就診記》。
² 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學習
² ,在討論的基礎上,學生們充分發表了自己的意見。(點明環境問題的表現、危害以及造成環境問題的根本原因。)
調整心態,做好課前準備。
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培養互助學習的能力。
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2 知識整理
² 在小組討論歸納的基礎上進行知識點的整理。隨著多媒體屏幕不斷顯示的知識點,以小組接龍的形式,要求學生回答相關內容,教師適當予以講解、補充。 (以學生回答為主,教師講解為輔)
3 知識窗
² 教師重點解釋“可持續發展戰略”,屏幕顯示相關內容幫助學生理解,并突出依法治理環境的內容。
(四)課堂活動:
² 教師主持“請你參與” 的活動。
² 對學生的調查報告給與評價。
。ㄎ澹┲R反饋:
² 點擊課件,以“網絡追蹤”的形式展示多組材料,要求學生七嘴八舌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
² 點擊課件,屏幕顯示詩歌“家”
。┣楦猩A:
² 通過前面的學習與討論請同學們談談感想。
² 教師提出要樹立“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環保理念。
² 師生同宣誓: 要愛護地球,保護地球,為人類擁有一個美麗的家園而奮斗。
。ㄆ撸┬袨橹笇В
² 點擊課件,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為環保組織設計標志圖。
² 想一想我能為環保做些什么?并試著去做一做。
² 小組接龍回答相關知識點的內容。
² 聽課、記筆記。
² 學生課前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了環境問題的資料收集以及周邊環境調查,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調查結果的匯報。(可以運用實物投影儀、錄音機等設備展示學生收集的相關資料、磁帶。要求學生邊講解邊展示。
² 七嘴八舌回答問題。
² 學生朗誦詩歌。
² 學生充分發表自己觀點。
² 起立,宣誓。
² 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設計環保組織標志土。完成設計后,可以登臺展示自己的作品。
² 思考、討論、回答,并以小組為單位,課后嘗試著去做一做。
鞏固知識,調動學習積極性。
掌握知識,感受到依法治理環境的重要性、迫切性和長期性,
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
檢測本節課的教學效果。
增強情感共鳴。 樹立“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環保意識,
情感升華
² 提高學生依法保護環境的自覺性,培養實踐能力。
附:
課堂練習——
1 我國人均水資源量為2500立方米,僅為世界人均占有1/4,據調查表明,90年代初,全國缺水城市已發展為近300個,較嚴重缺水的城市有100多個。我國80%以上的污水未經有效處理就直接排入水體,已造成1/3以上的河段受到污染,90%以上的城市水域嚴重污染,近50%的重點城鎮的水源不符合飲用水標準.
通過這些數字,你想到了些什么?
2 1998年長江特大洪災給中國社會經濟造成了 巨大損失。造成的直接 經濟損失將達2000億元以上。一些統計數據還表明:
、俸闉氖箛窠洕鲩L速度減緩至少0.5%
、谵r業上,糧食產量比去年減產11%。
、酃I上,一些企業受洪水影響,被迫停產;工業增加產值比去年同期減少0.3%。
、芫屯顿Y和消費而言,洪水減緩了一些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進度,削弱了市場消費能力,尤其是農村市場的消費能力。
請思考:1、從環境問題的角度看,你認為長江洪災發生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反映出環境問題的危害是什么?
3 我國沙漠化防治總體上仍是治理速度趕不上沙化速度,形勢非常嚴峻。據統計,目前我國沙化土地面積達168.9萬平方公里,而且土地沙漠化面積仍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展,相當于損失一個中等縣的國土面積。土地沙漠化以危及1億多人口的生存和發展。以上的資料與圖片告訴我們什么?
作業
1 請學生創作一個環保組織標志, 表達自己對環保的期望。
2 想一想:我能為保護環境做些什么?并試著去做一做。
教案點評:
此教案的設計力圖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傳授課本知識的同時,注意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教案的設計中,體現了政治課的特點,即知識、覺悟、能力三者的統一;同時注意寓教于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課前“動”起來,課中“活”起來,課后“神”起來。
人類面臨嚴重的環境問題 —— 初中政治第三冊教案 篇2
人類面臨嚴重的環境問題
教學過程 :
整堂課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根據自己掌握的材料以教學內容為線索,相關內容組分別進行成果交流,由于每個組收集的材料不一定全面涉及全部教學內容,所以這個過程是一個共同分享成果的過程。在交流中,獲得對全部知識的進一步了解,教師則當好引導者和組織者,有計劃的推進教學內容。
第一步:對環境及其要素進行分析。
讓同學們根據自己小組討論的結果說明有關環境及要素,由于這一問題地理課中曾經涉及,大家很快達成共識,而且條理清楚、層次分明,大體歸納出以下結構圖:
第二步:對環境問題及其表現進行分析。
同學展示有關環境問題具體表現的材料(經篩選后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意義的材料和案例)
材料1:據統計,1994年全國廢氣排放量11.4萬億立方米,廢氣中煙塵排放量1414萬噸,二氧化硫排放量1825萬噸。目前我國大中城市的大氣質量普遍較差,全國五百多個城市中,達到國家一級準的不到1%。北京、沈陽、西安、上海、廣州都在世界十大污染程度最嚴的城市之列。
材料2:2001年1月30日,羅馬尼亞西北部一個金礦污水沉淀池發生泄露事件,氰化物廢水流入了多瑙河支流之一匈牙利的蒂薩河。據悉蒂薩河中氰化物含量最高超標800倍,受污染水流經之處,所有水生生物幾乎全部迅速死亡。
圖片
材料3:觀看錄像《造紙廠、化工廠排污造成大量漁業損失》。
歸納:污染環境——向自然環境任意排放廢棄物。
材料1:
我國森林資源約為18.69億畝,居世界第8位,但人均占有量僅為1.68畝,相當于世界人均量的13%,居世界第121位。據測算,森林提供木材和林產品的價值僅為其全部價值1/4,而保護生態環境方面的價值則為3/4。
圖片
歸納:破壞環境——不適當的開發利用自然資源
第三步:對環境問題的危害進行分析。
材料1:
觀看錄像:內容大概:《寂靜的春天》成為一部暢銷書,書中描寫農藥噴灑,影響到鳥類的生存,同時它們的食物鏈也影響到人類的生存。
材料2:
每天有100種或每15分鐘有一種物種從地球上永遠消失,在今后20年里,如果我們還不行動起來,阻止人為地對自然的侵害,可能有100萬種物種處于死亡的威脅中。
展示圖片: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圖片中的一切說明了什么?
學生討論分析并得出結果:環境問題使生態平衡受到破壞。
歸納:環境問題危害一—威脅生態平衡。
材料3:
1984年12月3日凌晨2時30分,位于印度中部博泊爾的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的地儲氣罐閥門破裂,45噸左右的毒氣泄漏。正在熟睡的人們被毒氣熏得難以忍受,搖晃掙扎想跑出毒霧籠罩的地方,引起了一片驚慌。當場就使該城的350人窒息死亡,有12000人被送往醫院。最終造成2000人死亡。
材料4:
觀看錄像:內容大概—不同工礦企業所排放的廢棄物造成的污染不同,影響江水,也影響市容衛生,并威脅著人類健康。
展示圖表:
歸納:環境問題危害二—危害人類健康。
材料5:
我國的石油探明儲量居世界第9位,但人均2.9噸,居世界第49位。有人預計,按目前的開采速度,只需五六十年即可耗去全部石油儲量。照此下去,我們當代人吃子孫飯,后人將失去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的能源,連生存都成問題,何以談發展!
圖片展示:《無節制的開采石油》
歸納:環境問題危害三—制約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教師適時引導學生進行討論:
環境保護和社會經濟發展能同步并行嗎?
討論情形:
學生甲講了“殺雞取卵”的故事,認為無節制的開采將會制約經濟的長遠發展,試圖說明不注意環境保護就會阻礙經濟發展,所以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應同步進行。
學生乙舉例:德國森林面積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在境內設立了大面積的天然林保留地,嚴禁砍伐;日本不愿意砍伐自己的一棵樹木,每年卻從周邊鄰國進口大量的一次性筷子,這種只要自己柳暗花明,不管他人山窮水盡的做法,并非經濟和環保的同步發展,由此認為根本不可能存在同步發展。
學生丙發言:現在我們常聽到把開發西部旅游作為帶動西部經濟發展的一條途徑,而且確實有很多生態旅游區的開發同時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這說明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是可以同步的。
教師簡單歸納并概括本節課知識點。
用結構圖表示如下:
教案點評:
整堂課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根據自己掌握的材料以教學內容為線索,相關內容組分別進行成果交流,在交流中,獲得對全部知識的進一步了解,教師則當好引導者和組織者,有計劃的推進教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