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中國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可持續農業:強調作物輪作,以減少雜草和病蟲害,減少由農業化學品使用而引起的水土資源污染的危害性,推廣對自然、生產、消費者無害的病蟲害控制戰略和方法,增加機械和生物的雜草控制及水土保持措施,增加動物糞便和綠肥的施用,以增加土壤的營養物質和有機質,選用高效低毒和低殘留的農藥等等。
[讀圖]案例5:讀8.20,分析北京留民營村的生態農業措施
[板書]1.調整產業結構
[提問]北京留民營村是如何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的?
[板書]2.開展綜合利用
[提問]這種綜合利用的效益何在?
[板書]3.廣開源流,開發利用新能源
[提問]從北京留民營村能源利用方式和類型看,這種做法的良好效果何在?
[提問]評價北京留民營村的生態農業模式。
[總結]這是按照生態系統內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規律而設計的一種物質良性循環的生態農業系統。其中一個生產環節的產出(如廢棄物)是另一個生產環節的投入,使各種廢棄物得到再次、多次和循環利用。資源利用率高,又防止了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留民營村發展了生態戶式的種、養、沼三結合模式和生態村的種、養、沼、加四結合模式。
[板書設計]略
[達標測試]
一、選擇題
1.實現我國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的關鍵是( )
a.節約資源 b.保護森林 c.計劃生育 d.提高勞動者素質
2.以下的一些觀點和做法,符合可持續發展思想的是( )
a.退耕還林 b.竭澤而漁 c.砍伐森林 d.殺雞取卵
3.中國面臨的生存和發展問題主要有(。
a.人口的自然增長率極高,造成龐大的人口壓力
b.我國資源種類多、總量大、類型齊全,但相對短缺
c.自然環境面臨著極大的危機
d.糧食總量大,人均不足,需大量進口
4.有關生態農業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生態農業是我國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過程中形成的有中國特色的持續發展農業模式
b.生態農業就是指在農業生產中不使用化肥、農藥等化學物品而進行無污染生產
c.生態農業主要是因地制宜,調整產業結構,并開展綜合利用
d.生態農業生產中的能源主要是依靠發達的輸電網絡使用干凈、方便的電能,以凈化環境
5.人類對待環境的正確態度是(。
a.停止或減輕人類的發展,使環境恢復原始面貌
b.最大限度地擴大自然保護區范圍
c.由于自然資源的生產潛力可以不斷擴大和提高,人類可以無限制地從環境中獲取能量和物質
d.正確協調人類自然發展、生產力發展與環境的關系
二、判斷:
1.可持續發展思想來源于環境保護。
2.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我國面臨生存和發展的壓力仍然十分巨大。
3.公眾既是消費者,又是生產者,也是環境管理者。我們應自覺接受環境教育,積極參與環;顒樱徺I有環境標志的商品。
4.為了加強綜合國力,必須大力提高經濟增長速度。
5.要實現我國社會可持續發展,首先要堅定不移地實施計劃生育,提高人口素質。
6.1994年3月,國務院發布《中國21世紀議程──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提出了中國實施可持續發展的總體戰略、對策及行動方案。
7.汽車進入家庭是我國可持續經濟發展的成果。
8.協調人地關系的綜合課題是國土開發整治和規劃。
三、綜合題
黃土高原由于植被遭破壞,出現下圖所示過程,分析后完成下列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