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結構 元素周期律
教材分析
物質結構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學的重要理論知識,也是中學化學教學的重要內容.通過學習這部分知識,可以使學生對所學元素化合物等知識進行綜合、歸納,從理論進一步加深理解.同時作為理論指導,也為學生繼續學習打下基礎.本章內容雖然是理論性知識,但教材結合元素化合物知識相互融合,以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
第一節 元素周期表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結構。
2、了解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
3、通過對原子結構的初步認識,樹立對立統一的觀點,知道有關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涵義及其簡單的計算。
重點難點
元素周期表的結構及元素周期律
教學過程
[導入]展示一張元素周期表(有條件的可讓學生自己查找各種元素周期
表)
[過度]我們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順序給元素編號,得到原子序數?梢娫有驍蹬c原子結構間存在什么關系?(結合1~18號元素原子結構)
[板書]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提問]請同學們回憶初中所介紹的原子結構的知識。
[學生]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帶正電的原子核和核外帶負電的電子構成的。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下面我們對原子的結構做進一步認識。
[板書]第一章 物質結構 元素周期律
第一節 元素周期表
一、原子結構
原子核
質子中子
原子核外電子
[過渡]下面我們先分析構成原子的個微粒的電性及其質量情況。
(投影)
表5—1 構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質
構成原子的粒子
電 子
質 子
中 子
電性和電量
1個電子帶1個單位負電荷
1個質子帶1個單位正電荷
不顯電性
質量/kg
9.109×10-31
1.673×10-27
1.675×10-27
相對質量
1/1836(電子與質子質量之比)
1.007
1.008
[提問]從表格得出原子的質量主要取決于哪種微粒?
[教師]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質子和中子的相對質量都近似為1,如果忽略電子的質量,將核內所有質子和中子的相對質量取近似值相加起來,所得的數值叫做質量數。
[提問]根據質量數的定義,可得質量數與質子數和中子數間的關系。
[板書]質量數(a)=質子數(z)+中子數(n)
[過渡]在化學上,我們為了方便地表示某一原子。在元素符號的左下角表出其質子數,左上角標出質量數 x。
[教師]請大家做如下練習
[投影練習]
粒子符號
質子數(z)
中子數(n)
質量數(n)
用 x表示為
①o
8
18
②al
24
27
③ar
18
22
④cl
cl
⑤h
h
[答案]①n=10 o ②z=13 al ③a=40 ar
④z=17 n=18 a=35 ⑤z=1 n=0 a=1
[引導]科學研究證明,同種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中子數不一定相同。如組成氫元素的氫原子,就有以下三種:我們把具有一定數目的質子和一定數目的中子的原子叫核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