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化學教案 > 高中化學教案 > 高一化學教案 > 元素周期律(精選12篇)

元素周期律

發布時間:2023-08-25

元素周期律(精選12篇)

元素周期律 篇1

  教學內容

  元素周期律

  教

  學

  目

  標

  知識

  1.使學生了解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原子半徑、主要化合價以及元素的金屬性和非金屬性的周期性變化。2.認識元素性質的周期性變化是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周期性變化的結果,從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實質。

  能力

  通過元素周期律的推出及運用,初步培養學生抽象歸納以及演繹推理能力;在學習中提高自學能力和閱讀能力

  德育

  結合元素周期律的學習,使學生樹立由量變到質變以及“客觀事物本來是相互聯系的和具有內部規律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

  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和元素金屬性、非金屬性變化的規律。

  教學難點

  元素金屬性、非金屬性變化的規律。

  教 師 活 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投影引入]迄今,已經發現的元素有100多種,化合物更有二千多萬種,如果不找出它們的內在規律,便是一堆雜亂的知識,難以掌握,更不能有效應用。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終于在1869年由俄國科學家門捷列夫成功地對當時已知的元素進行了科學分類,并總結出了重要的規律。

  [過渡]這也就是本節課我和同學們共同探討的課題。

  [提問引導]在中學階段我們不可能對一百多種元素的性質全部來研究,應如何研究?

  選哪一部分元素作代表?

  [講述]元素的性質有很多,對于前18種元素的性質,我們將從下面幾個方面進行探究。

  [投影] 對于前18種元素的性質,我們將從下面幾個方面進行探究。

  1、1-18號元素隨著核電荷數的遞增,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排布呈現出怎樣的規律?

  2、1-18號元素隨著核電荷數的遞增,元素原子半徑(除稀有氣體元素外)呈現出怎樣的規律?

  3、1-18號元素核電荷數的遞增,元素的化學性質(金屬性和非金屬性)呈現出怎樣的規律?

  4、1-18號元素隨著核電荷數的遞增,元素的主要化合價(最低和最高)呈現出怎樣的規律?

  [投影]探究問題1:1-18號元素隨著核電荷數的遞增,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排布呈現出怎樣的規律?

  [引導]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哪些資料?給你這些資料你將如何處理?

  [講解]請一位同學在到前面利用磁性黑板將1~18號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進行排列,并說出排列依據。

  [提問] 有不同意見的同學說出自己的排列方式,說出排列依據。

  [講解]剛才同學們看了幾種排列方式,你認為最合理的一種是?

  [投影]核電荷數為1-18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排列

  [講解]經過分析我們發現,隨著元素核電荷數的遞增,除1、2號元素外,最外電子層數上的電子數重復出現從1遞增8的變化,我們把這種變化稱作周期性。

  [講解]請一名同學們試著說一下探究問題1的結論。

  [投影]探究問題1的結論:隨核電荷數的遞增,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排布呈周期性變化,即:隨著核電荷數的遞增,最外層電子數重復出現從1個逐漸遞增到至8個(達到穩定結構)。

  [投影]探究問題2:1-18號元素(除稀有氣體元素外)隨著核電荷數的遞增,元素原子半徑呈現出怎樣的規律?

  [引導]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哪些資料?

  [投影展示]3-9和11-17號元素隨著元素原子核電荷數的遞增,元素原子半徑的數據。

  [講述]請同學們在下面寫出探究問題2的結論。

  [歸納投影] 探究問題2的結論: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原子的半徑呈現周期性變化,即:隨著核電荷數的遞增,半徑重復出現從大逐漸變小。

  [過渡] 隨著核電荷數的遞增,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的排布和元素的原子半徑(除稀有氣體外)呈現出周期性的變化。那么,元素的化學性質是否也有呈現出相應的周期性變化呢?

  [投影]探究問題3:1-18號元素(除了稀有氣體元素)隨著元素原子核電荷數的遞增,元素化學性質(金屬性和非金屬性)呈現出怎樣的規律?

  [投影講解] 金屬性即元素原子失電子的能力,金屬性越強,越易失電子。非金屬性即元素原子得電子的能力,非金屬性越強,越容易得電子。

  [講解]今用11~17 元素為例探究元素的金屬性和非金屬性的變化規律。

  [投影]資料卡:

  下列性質可用于判斷元素金屬性的強弱

  1、 .該元素的單質與水(或酸)反應置換出氫氣越容易,則該元素的金屬性越強;反之,越弱。

  2、  該元素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堿性越強,則該元素的金屬性越強;反之,越弱。

  [講述]根據資料卡提示,利用大屏幕上所給出的試劑和儀器設計實驗方案探究鈉、鎂、鋁的金屬性強弱順序?

  [投影] 試劑和儀器:

  鈉、鎂條、鋁片、稀鹽酸、蒸餾水、小試管、燒杯、砂紙

  [講述]請同學們在下面討論一下,一會請同學起來說一下。

  [提問]哪位同學說一下的自己的實驗方案?

  [板書]學生有關的實驗方案。

  方案1:

  方案2:

  ………

  [講解] 分析實驗方案x

  鈉與水的反應我們在教材必修1中,已經做過。今天由我給大家演示一下鈉與水的反應。做完演示實驗后,同學們在下面分組做鎂鋁和水的實驗。

  做分組實驗時請同學注意下列問題:

  1、每四人一組。

  2、銀白色比較長的是鋁片,比較窄的是鎂條。

  [教師演示]鈉與水的反應

  需要的儀器和藥品

  展示臺、培養皿(帶玻璃片)、小刀、鑷子、濾紙、玻璃片

  鈉、酚酞、蒸餾水

  邊提問邊操作:鈉保存在哪里,如何取出,取出后如何處理?

  [講解]下面請同學們在下面分組做鎂鋁與水的反應。

  [投影] 鎂鋁與操作方法

  取兩支試管分別加入2ml的蒸餾水,將用砂紙打磨后的一小塊鎂條和一小塊鋁片同時投入試管中觀察實驗現象,并做好記錄。

  [提問]哪位同學說說一下的實驗現象。

  請根據實驗現象,請試判斷鈉鎂鋁金屬性強弱順序。

  [講解]鎂鋁用冷水無法驗證金屬性強弱,那么我們應如何驗證?

  [講解]下面請同學分組做鎂鋁與同濃度的鹽酸的反應。

  [提問]請一名同學說一下實驗現象

  [投影]實驗記錄

  金屬元素的性質

  鈉

  鎂

  鋁

  單質與冷水

  與酸反應

  結論

  [講述]請根據資料卡中的判據2的提示說出一種判斷鈉鎂鋁金屬性依次減弱的事實?

  [投影]  閱讀、分析硅、磷、硫、氯的單質及化合物的性質,你可以得到什么結論?請將結論分別寫在右邊的框中。

  項目

  元素

  14si

  15p

  16s

  17cl

  結論

  1

  單質與氫氣的反應

  高溫下反應

  磷蒸汽與氫氣能反應

  加熱反應

  光照或點燃時發生爆炸而化合

  氣態氫化物的化學式

  sih4

  ph3

  h2o

  hcl

  2

  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

  很不穩定

  不穩定

  受熱分解

  穩定

  最高價含氧酸

  h4sio4

  h3po4

  h2so4

  hclo4

  3

  最高價含氧酸性

  弱酸

  中強酸

  強酸

  酸性更強

  [提問]項目1給出元素什么性質?你能獲得怎樣的結論?

  項目2呢?

  項目3呢?

  [投影]信息提示

  下列性質可用于判斷元素非金屬性的強弱:

  1、該元素單質與氫氣生成氣態氫化物越容易,該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反之,越弱。

  2、該元素氣態氫化物的越穩定,則該元素的非金屬越強;反之,越弱。

  3、該元素的最高價含氧酸的酸性越強,則該元素非金屬越強;反之,越弱。

  [提問]根據信息提示,結合上表的結論,回答下列問題

  元素硅、磷、硫、氯的非金屬性強弱順序?

  寫出11~17號元素隨著核電荷數的遞增,金屬性和非金屬性呈現出的變化規律?

  推測如果是3~9號元素,隨著核電荷數的遞增非金屬性和金屬性會如何變化?

  [問題]請一名同學試著說出探究問題3的結論?

  [投影展示]探究問題3的結論:1-18號元素(除稀有氣體),隨著核電荷數的遞增,金屬性和非金屬性呈現出周期性變化:隨著核電荷數的遞增,重復出現金屬性逐漸減弱,非金屬性逐漸增強這個變化。

  [投影]探究問題4:1-18號元素(除了稀有氣體元素)隨著核電荷數的遞增,元素的主要化合價(最低和最高)呈現出怎樣的規律?

  [板書] 11na  12mg  13al  14si   15p   16s   17cl

  最高正價

  最低負價 

  [提問] 請一名同學到黑板上寫出11~17號元素的最高正價和最低負價

  [提問] 請試著總結11~17號元素隨著核電荷數的遞增,最高正價和最低負價分別呈現出怎樣的變化規律?

  [提問]再請一名同學試著目前所知道說出3~9號元素的最高正價和最低負價。(氧沒有最高正價,氟沒有正價)。

  [板書]  3li   4be   5b   6c    7n   8o    9f

  的主要化合價

  注意:氟沒有正價,氧沒有最高正價

  [投影] 1~18號元素(除稀有氣體元素外)的主要化合價

  [要求]請一名同學試著說出問題4的結論

  [投影]問題4的結論:隨著核電荷數的遞增,元素的主要化合也呈現出周期性的變化規律。即:隨著核電荷數的遞增,最高正價重復出現從+1逐漸遞增到+7;最低負價重復出現從-4遞變到到-1。

  [提問]元素的最高正價和最低負價有什么關系?

  [講述]剛才我們探究的四個方面都稱為元素的性質,請同學們用一句話概括本節課的內容?

  [投影] 元素周期律的定義

  [小結]

  1、元素性質的四個方面是如何周期性變化的?元素性質的周期性變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本節課我們學過哪些事實可判斷金屬性和非金屬性強弱?

  [課堂練習

  1、下列說法能夠說明氯元素的非金屬性比硫元素強的是(   )

  a、   hclo3的酸性比h2so3強

  b、   hcl的酸性比h2s強

  c、   hcl的穩定性比h2s強

  d、   氯氣與氫氣常溫下見光爆炸,單質硫與氫氣需要不斷加熱才反應。

  2、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最外層電子數逐漸增多

  b、   原子半徑逐漸減小

  c、   元素的主要化合價逐漸增加

  d、   元素的化合價、原子半徑、最外層電子數、金屬性和非金屬性呈周期性變化

  3、下列說法能證明鉀元素比鎂元素金屬性強的是(      )

  a、   金屬鉀與冷水劇烈反應,鎂與冷水幾乎沒有現象。

  b、   koh的堿性比mg(oh)2強

  c、金屬鉀與mgcl2溶液反應可置換出金屬鎂

  d、在化學反應中,鉀失去1個電子,鎂失去2個電子

  一名普通話較好的同學朗讀

  選一部分元素作代表

  1~18號元素作代表

  利用1分鐘默讀

  觀看、思考

  回答:1~18號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排布或者原子結構示意圖

  回答:

  按照的核電荷數的遞增,排列起來

  其余學生在下面思考,觀看

  觀看

  回答

  觀察思考

  學生回答、

  其他同學補充

  修改記錄

  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

  思考 回答

  需要它們的半徑的大小的數據(需按核電荷數遞增的順序排列)

  觀察、思考、交流討論、回答、補充

  思考

  討論

  學生說實驗方案

  學生補充

  同學觀看實驗現象

  分組實驗(每4人一組),

  回答

  鈉的金屬性比鎂鋁的都強,鎂鋁用冷水無法驗證金屬性強弱

  鎂鋁與同濃度的鹽酸反應

  分組實驗(每4人一組)

  鎂條與鹽酸劇烈反應放出氫氣,鋁片與鹽酸能反應放出氫氣

  觀看、思考

  回答

  回答

  思考

  一名同學回答

  隨著核電荷數的遞增,單質與氫氣化合越來越容易

  隨著核電荷數的遞增,氣態氫化物越來越穩定

  隨著核電荷數的遞增,最高價含氧酸越來越強

  書寫

  觀看修改

  隨著核電荷數的遞增,金屬性在逐漸減弱,非金屬性在逐漸增強。

  回答

  其他同學補充

  學生書寫

  回答:隨著核電荷數的遞增,最高正價從+1遞增到+7價;從+4價開始出現了-4價,依次遞變至-1價。

  學生能回答一部分

  回答

  其他同學補充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培養學生由局部探究整體規律的思維方法

  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研究目標

  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能力

  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能力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歸納總結能力

  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能力

  培養學生信息提取得能力

  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

  培養觀察能力

  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板書設計

  教學后記

元素周期律 篇2

  教學目標 :

  知識目標:

  1.  了解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原子半徑、主要化合價與元素金屬性、非金屬性的周期性變化。

  2.  了解兩性氧化物和兩氫氧化物的概念。

  3.  認識元素性質的周期性變化是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周期性變化的必然結果,從而理解的實質。

  能力目標:

  通過自學、思考、對比、實驗等方法培養觀察、分析、推理、歸納等探究式學習能力。

  教學重點:原子的核外電子慨排布和元素金屬性、非金屬性變化的規律。

  教學難點 :元素金屬性、非金屬性變化的規律。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

  [引入]我們在學習堿金屬和鹵素時,已經知道一些元素的原子結構相似其性質也相似,人類已經了現了一百多種元素,這些元素的原子結構與元素性質之間都有些什么聯系?這就是本節要討論的問題。

  [板書]第二節   

  一個星期由星期一到星期日為一周,種表記時,從零點到24點為一天。這種周而復始、循環往復的現象,我們稱之為周期性。我們學過的堿金屬元素、鹵族元素,隨原子核外電子數的增加,原子核外電子層數增加,但最外層電子依然是1個和7個,這也是周期性的一種表現,元素以什么為序排列表現周期性呢?

  [設問]什么叫原子序數?根據原子序數的規定方法,該序數與原子組成的哪種粒子有關?有什么關系?

  [板書]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原子核外電子數

  我們把核電荷數從1~18的元素按課本P97頁表5-5排列。

  1.根據表5-5,你認為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原子的核外電子層排布呈什么規律性的變化?將討論的結果填在下表中。

  討論

  原子序數

  電子層數

  最外層電子數

  達到穩定結構時的最外層電子數

  1~2

  1

  1    2

  2

  3~10

  11~18

  結論: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排布呈現           變化

  [板書]:一。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排布呈現周期性變化。

  2.根據表5-5,你認為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原子半徑呈現什么規律性的變化(稀有氣體元素暫不考慮)?將討論的結果填在下表中,并與P99圖5-5對照。

  討論

  原子序數

  原子半徑的變化

  3~9

  0.152nm                0。071nm

  大                小

  11~17

  結論: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原子半徑呈現            的變化。

  [板書]二。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原子半徑呈現周期性的變化。

  注意:原子半徑最小的是氫原子。

  [建議介紹]原子半徑似乎應該是原子核到最外電子層的距離,但事實上,單個原子的半徑是無法測定的,原子總是以單質或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而在單質和化合物中,原子間總是以化學鍵結合的,一般:r(原)=r(共),共價半徑為2個以共價鍵結合時,它們核間距離的一半。

  3.根據表5-5,你認為隨著元素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的化合價呈現什么規律性的變化?將討論的結果填入下表中。

  討論

  原子序數

  化合價的變化

  1~2

  +1                      0

  3~10

  +1                     +5

  -4            -1     0

  11~18

  結論:隨著元素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的化合價呈現           的變化。

  [板書]三。隨著元素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的化合價呈現周期性的變化。

  注意:①金屬無負價,O、F無正價;

 、谝话,最高正價=最外層電子數,最高正價+∣最低負價∣=8

 、垡话悖罡哒齼r存在于氧化物及酸根,最低負價通常存在于氫化物中。

  作業 :P103 一

  第二課時

  [引入]從上節課討論中,我們認識到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原子的電子排布,原子半徑和化合價均呈周期性的變化。元素的化學性質是由原子結構決定的,那么元素的金屬性與非金屬性也將隨著元素原子序數的遞增而呈現周期性的變化。

  [板書]四.元素的金屬性和非金屬性呈現周期性的變化

  討論:元素的金屬性和非金屬性的強弱可根據哪些事實加以判斷?

  小結:金屬性的判斷:

 、     單質與水反應置換出氫的難易程度;

  ②     單質與酸反應置換出氫的難易程度;

 、     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氫氧化物)的堿性強弱。

  非金屬性的判斷:

 、     與氫氣反應生成氫化物的難易程度;

 、     氫化物的穩定性;

 、     最高價氧化物對的水化物的酸性強弱。

  以11~17號元素為例來學習。

  [板書]1。鈉鎂鋁金屬性的遞變規律

  實驗1:將一小塊金屬鈉投入滴有酚酞試液的冷水中,觀察發生的現象。

  實驗2:將一小段鎂帶用砂紙擦去表面的氧化膜,放入試管中,加入3mL冷水,滴入2滴酚酞試液,觀察發生的現象。

  討論

  實驗3:將實驗2中試管加熱至沸騰,觀察發生的現象。

  1.  鎂與(冷水、熱水)反應的情形如何?生成了什么物質?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  鎂的金屬性跟鈉比較是強還是弱?說明判斷的根據。

  實驗4:將一小段鋁用砂紙擦去表面的氧化膜,放入試管中,加入3mL冷水,滴入2滴酚酞試液,觀察發生的現象。

  實驗5:取一小片和一小段鎂帶用砂紙擦去表面的氧化膜,分別放入兩支試管中,再各加入2mL 1mol/L鹽酸。觀察發生的現象。

  1.  鎂和鋁跟鹽酸反應的情形如何?生成了什么物質?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  鎂和鋁的金屬性哪種紗?說明判斷的根據。

  討論

  下面我們再來研究鋁的氧化物的性質。

  實驗6:取少量氧化鋁粉末,分別加入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觀察現象。寫出化學方程式。

  Al2O3  + 6HCl =2AlCl3 + 3H2O

  Al2O3   +  2NaOH  =2NaAlO2 + H2O

  既能與酸起反應的生成鹽和水,又能與堿起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叫做兩性氧化物。

  實驗6:取少量1mol/LAlCl3溶液注入試管中,加入3mol/LNaOH溶液至產生大量Al(OH)3白色絮狀沉淀為止。將Al(OH)3沉淀分盛在兩支試管中,然后在兩支試管中分別加入3mol/LH2SO4溶液和6mol/LNaOH溶液。觀察現象。

  上面的實驗中觀察到什么現象?生成了什么物質?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討論

  既能與酸起反應的生成鹽和水,又能與堿起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氫氧化物,叫做兩性氫氧化物。

  [說明]

  ①     鎂只能表現出金屬性不能表現出非金屬性,鋁既能表現出金屬性又能表現出非金屬性,這又是一個證明鋁比鎂的金屬性弱的事實;

 、     雖然鋁既能表現出金屬性又能表現出非金屬性,但在通常的元素分類中,還是將鋁歸為金屬。鋁是金屬,但能表現出一定的非金屬性。

 、     關于氫氧化鋁能顯酸、堿性的原理,以后還會以電離理論作分析。

  [小結]:

  反應

  金屬

  鈉

  鎂

  鋁

  與水反應

  與冷水劇烈反應

  與冷水緩慢反應,與沸水迅速反應

  與冷水很難反應,與熱水緩慢反應

  與酸反應

  劇烈反應

  迅速反應

  氧化物

  Na2O和Na2O2

  MgO為堿性氧化物

  Al2O3為兩性氧化物

  對應堿

  NaOH為強堿

  Mg(OH)2為中強堿

  Al(OH)3為兩性氫氧化物

  結論

  金屬性逐漸減弱

  作業 :P103 二

  第三課時

  [復習]1。鈉、鎂、鋁金屬性的遞變規律;

  2.金屬性和非金屬性通常從哪些事實來證明?

  [板書]2。硅、磷、硫、氯的非金屬性的遞變規律

  討論1:硫和氯氣分別與氫氣反應的劇烈程度如何?能說明硫和氯氣的非金屬性強弱關系如何?

  [介紹]硅只有在高溫下才能跟氫氣反應生成少量氣態氫化物——SiH4。磷的蒸氣和氫氣能起反應生成氣態氫化物——PH3,但相當困難。硫在加熱時能跟氫氣起反應生成氣態氫化物——H2S。

  討論2:在加熱條件下,氯化氫易分解嗎?

  [介紹] SiH4很不穩定,PH3也不太穩定,在生成時就易分解,H2S也不很穩定,在較高溫度時可以分解,HCl十分穩定。

  討論3:比較磷酸、硫酸和高氯酸的酸性強弱。

  [介紹]硅的氧化物——SiO2是酸性氧化物,它的對應水化物是原硅酸(H4SiO4),原桂酸是一種難溶于水的很弱的酸,易分解生成硅酸——H2SiO3,磷的最高價氧化物是P2O5,它的對應的水化物是磷酸,磷酸是中強酸,硫的最高價氧化物是SO3,SO3的對應水化物是硫酸,硫酸是一種強酸,氯的最高價氧化物是Cl2O7,Cl2O7的對應的水化物是高氯酸(HClO4),它是比硫酸更強的一種酸。

  第18號元素氬是一種稀有氣體元素。

  小結:

  Si

  P

  S

  Cl

  最高正價

  最低負價

  單質與氫氣反應的條件

  最高價氧

  化物

  離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

  H4SiO4

  弱酸

  H3PO4

  中強酸

  H2SO4

  強酸

  HClO4

  最強無機酸

  酸性逐漸增強

  結論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從11~18號元素性質的變化中得出如下結論:

  Na   Mg   Al   Si   P   S   Cl          Ar

  金屬性逐漸減弱,非金屬性逐漸增強     稀有氣體元素

  如果我們對其他元素也進行同樣的研究,也會得出類似的結論:元素的金屬性和非金屬性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而呈現周期性的變化。

  討論:比較HF、H2O、NH3的穩定性。

  [板書]五.

  [思考]什么是?

  [板書]1。概念:元素的性質隨著元素原子序數的遞增而呈周期性的變化,這個規律叫做。

  2.的實質

  元素性質的周期性變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的周期性變化的必然結果。

  練習:

  寫出下列化學方程式:

  (1)       氧化鋁與氫氧化鈉溶液

 。2)       氧化鋁與硝酸

 。3)       氫氧化鋁與鹽酸

  (4)       氫氧化鋁與氫氧化鉀溶液

  作業 :課本P104 三

元素周期律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使學生初步掌握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原子半徑和元素主要化合價的周期性變化;認識元素性質的周期性變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周期性排布的結果,從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實質。

  能力培養:通過元素周期律的推出及運用,初步培養學生抽象歸納以及演繹推理能力;在學習中提高自學能力和閱讀能力

  科學思想:結合元素周期律的學習,使學生樹立由量變到質變以及“客觀事物本來是相互聯系的和具有內部規律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科學品質:從周期律的導出,培養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以及探求知識、不斷進取的優良品質。

  科學方法:結合周期律的推出,使學生初步掌握從大量的事實和數據中分析總結規律、透過現象看本質、宏觀與微觀相互轉化等科學抽象方法。

  重點、難點   元素周期律的實質。

  教學過程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引言】我們已經學過了稀有氣體、鹵族、氧族和堿金屬幾個元素族的知識,了解到一個族內的元素性質相似,而族與族之間元素的性質不同。同一族內,我們學習了典型元素的性質,就可根據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推知族內其他元素的性質。對已發現的一百多種元素,如果我們能找到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和變化規律,對于我們掌握元素化合物的知識以及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都非常有幫助。如何研究元素間的內在聯系和變化規律?這就是本節課要研究的內容。

  【板書】第三節元素周期律

  回憶、再現這幾個元素族的知識及其研究方法。

  理解:尋找元素間內在聯系和變化規律的必要性。

  思考:如何找到元素間的內在聯系和變化規律。

  理解、記錄。

  做好知識的鋪墊。

  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產生探求知識的欲望。

  明確本節研究的內容。

  續表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提問】研究元素及其化合物要從哪里入手?

  【評價】同學們掌握得很熟。

  【講解】人們在長期的生產斗爭和科學實驗中已經認識到,事物變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內部,因此研究元素間的相互聯系及其變化規律也必須從研究原子的結構入手。為了方便,人們按核電荷數由小到大的順序給元素編號,這種序號叫作該元素的原子序數。

  【設問】氫是第一號,氦是第二號,原子序數與核電荷數有什么樣的關系?

  【設問】用什么樣的化學用語能表示原子的結構?

  【練習】請同學們畫出前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請三位同學分別在黑板上畫出1~2、3~10、11~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提問】通過1~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請同學們分析原子的核外電子層數、最外層電子數的變化規律。

  【設問】如果我們對18號以后的元素繼續研究下去,同樣可以發現這樣的規律。我們應如何表述元素最外層電子排布的變化及其規律呢?

  【歸納】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排布呈周期性的變化。

  聯系所學元素化合物的知識,思考回答:從結構入手。

  傾聽、理解事物變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內部。

  理解原子序數的概念。

  思考回答:原子序數與該原子的核電荷數相等。

  思考,回答:原子結構示意圖。

  三位同學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同學在筆記本上寫。

  分析討論、互相補充后得出結論:原子序數從1~2的元素,即從氫到氦,有一個電子層,電子由1個增到2個,達到了穩定結構。從8~10號的元素,即從鋰到氖,有兩個電子層,最外層電子從1個遞增到8個,達到了穩定結構。從11~18號的元素,即從鈉到氬,有三個電子層,最外層電子也從1個遞增到8個,達到穩定結構。

  理解,組織語言:每隔一定數目的元素,會重復出現原子最外層電子數從1個遞增到8個(he除外)的情況。

  理解核外電子排布的周期性。

  通過回憶,架起探求知識的橋梁。

  提高學習積極性。

  引導學生從事物的內部尋找變化的根源。

  為研究的方便,引入原子序數的概念。

  理解原子序數的編排原則。

  熟悉所學的化學用語。

  培養學生正確使用化學用語的能力。

  培養學生分析、處理數據過程中的抽象概括的能力。

  培養學生從個別到一般的抽象歸納的能力。

  加深對規律的理解。

  續表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板書】

  一、核外電子排布的周期性

  【組織討論】根據原子最外層電子排布的周期性,將原子序數為1~18的元素排列成表格。

  【繼續討論】兩種編排結果似乎都有些道理,究竟哪一種更合理呢?

  【評價】這些同學思考得很深入,能夠考慮到稀有氣體結構的穩定性和元素性質相似兩方面的原因,這是值得大家學習的。

  【指導閱讀】元素的性質隨核電荷數的遞增有什么變化呢?請同學們閱讀課文中表5-3關于原子半徑的數據,參考書上130頁底端的小字注解,歸納原子半徑的變化規律。

  【評價】課本高度概括了原子半徑的遞變規律。他說的“不考慮稀有氣體元素”是因為測定稀有氣體元素原子半徑的根據與其他元素不同。

  【講解】若把所有的元素按原子序數遞增的順序排列起來,將會發現,隨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的原子半徑發生周期性的變化。請同學們看課本圖5-5,分析堿金屬等族元素的原子半徑的周期性變化。

  【板書】

  二、原子半徑的周期性變化

  理解、記錄。

  討論、嘗試,主要排出以下兩種形式:一種he在be的上面、另一種he在ne的上面。

  討論、分析兩種表格的優缺點,各抒己見、形成共識:第二種更好一些,因為he最外層電子數(2個)與ne最外層電子數(8個)均達到穩定結構,都是稀有氣體元素。

  傾聽,思考。

  邊閱讀邊思考,得出結論:不考慮稀有氣體元素,從li到f、從na到cl,原子半徑都由大逐漸變小。

  理解:稀有氣體元素原子半徑跟鄰近非金屬元素相比顯得特別大的原因。

  看圖、分析原子半徑的遞變情況:同一橫行從左(堿金屬元素)到右(鹵素元素),原子半徑由大到。ú话ㄏ∮袣怏w元素的原子);同一縱行從上到下原子半徑由小逐漸變大。

  理解、記錄。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在爭論中去偽存真、提高認識。

  及時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形成探求知識的活躍氛圍。

  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學生從大量數據中提煉、歸納的能力。

  解釋稀有氣體原子半徑的特殊性。

  形象化的教學給學生增加一些感性認識,提高了直觀性,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體會原子半徑的遞變規律。

  續表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提問】從原子的結構上考慮,原子半徑受哪些因素制約?隨原子序數的遞增,原子半徑為何出現這種周期性變化?

  【評價】大家說的三種因素都起作用,但有主次關系。通常,電子層數越多,原子半徑越大;當電子層數相同時,隨核電荷數的遞增,在后兩種影響結果相反的因素當中,核吸引電子的影響是主要的,因此,當電子層數相同時,原子半徑減小。(除了稀有氣體元素)

  【指導閱讀】請同學們看課本表5-3,研究一下元素主要化合價的變化情況,怎樣去描述?

  【評價】敘述得很清楚。

  【講解】如果研究18號元素以后的元素主要化合價,同樣可以看到與前面18種元素相似的變化。即元素的化合價隨原子序數的遞增而起著周期性的變化。

  【板書】三、元素主要化合價的周期性變化

  思考,在分析爭論中得出以下幾點:影響原子半徑大小的因素有:①電子層數,電子層數越多,原子半徑越大;②原子核對電子的吸引,使半徑有減小的趨向;③核外電子多了,增加了電子之間的排斥,有使半徑增大的傾向。

  傾聽、理解影響原子半徑的因素。

  分析,討論后回答:在3~9號元素中,從li到n,正價由+1到+5,從c到f開始有負價,負價由-4到-1;在11~17號元素中,正價由+1(na)到+7(cl);從中部的元素開始有負價,負價是從-4(si)遞變到-1(cl),呈周期性變化。

  理解元素主要化合價的遞變規律。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對事物進行辯證分析的能力。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時要抓住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

  訓練學生從分析大量的數據中提取、歸納知識的能力。鼓勵學生積極參與。

  培養學生從個別到一般的推理方法。

  續表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設問】元素的化合價與其原子結構有怎樣的關系?

  思考、討論后回答:除由于f、o元素化學性質的特殊性不顯正價和稀有氣體外,其他元素的最高正價數值=最外層電子數。負價的絕對值=8-最外層電子數。

  盡可能使學生實現最大程度的參與,讓學生在“發現真理”中體會成功的喜悅。

  【講解】以上我們共同研究了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原子半徑和主要化合價的周期性變化。原子半徑和元素主要化合價都是元素的重要性質。如果我們繼續研究元素的其他性質,多數也是隨著元素原子序數的遞增呈周期性的變化。你能否列舉一些性質方面的事實?

  【評價】很好。

  【提問】同學們能否概括一下元素性質的變化情況?

  【講解】元素性質隨著元素原子序數的遞增而呈周期性的變化,這就是對我們今后探索、研究化學知識具有重要指導作用的規律——元素周期律。

  【板書】元素周期律的內容

  【提問】是什么因素直接決定原子半徑、元素化合價等元素性質的變化呢?即元素的性質是由什么決定的?

  【講解】元素性質的周期性變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的周期性變化的必然結果。這就是元素周期律的實質。

  【板書】元素周期律的實質

  【投影】課堂練習

  鞏固、整理所學的知識,將其條理化。

  聯系所學知識,討論后列舉:從堿金屬元素到鹵族元素,最外層電子數從1遞變到8,失電子的能力依次減弱,得電子的能力依次增強;金屬性逐漸減弱,非金屬性逐漸增強。

  思考、概括:元素的性質呈周期性的變化。

  理解元素周期律的意義。

  理解、記錄。

  思考、回答:結構。即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的周期性變化引起的。

  理解周期律的實質。

  鞏固知識,加深認識,使知識條理化,促進對知識的落實。

  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培養學生的整理、概括的能力。

  引出元素周期律。

  學以致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使學生加深和鞏固對原子結構理論的認識。

  續表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1.填空

  從na到cl,它們的原子核外電子層數均為____層,但隨著核電荷數的增加,核對最外層電子的吸引力依次____,因此,從na到cl原子半徑越來越______。

  理解并掌握原子半徑的遞變規律及變化的原因。

  通過練習,加深對元素周期律的理解、消化,促進知識的落實。

  2.下列遞變情況不正確的是(    )。

 。╝)na、mg、al最外層電子數依次增多

 。╞)p、s、cl最高正價依次升高

 。╟)c、n、o原子半徑依次增大

 。╠)na、k、rb原子半徑依次減小

  【作業】1.課本第132頁1~3題;2.預習本章第四節

  理解并掌握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元素主要化合價、原子半徑的遞變規律。

  【隨堂檢測】

  1.元素性質呈周期性變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

  2.從na到cl,原子半徑最大的金屬元素是____,原子半徑最小的非金屬元素是____。

  3.在1~18號元素中,如某元素氣態氫化物為hnr,其最高價氧化物水化物分子中含m個氧原子,則其最高價氧化物水化物化學式為____。

  考查元素性質呈周期性變化的規律及其根本原因。根據檢測結果,教師可以有目的地改進教學方法。

  板書:

  第三節 元素周期律

  一、核外電子排布的周期性

  二、原子半徑的周期性變化

  三、元素主要化合價的周期性變化

  小結:元素周期律的內容                     元素性質隨著元素原子序數的遞   增而呈周期性的變化。

  元素周期律的實質                               元素性質的周期性變化是元素原   子的核外電子排布的周期性變化                                                                   的必然結果。

  課堂練習參考答案:

  1.三;增大;小   2.(c)(d)

  隨堂檢測答案:

  1.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的周期性變化

  2.na;cl

  3.h2m+n-8rom

元素周期律 篇4

  一、教材分析

  《元素周期律》屬于高一課本第五章第二節。物質結構和元素周期律是中學化學教材中的重要的理論基礎,是對以往知識的規律性總結和學習氧族元素和碳族元素的指導,因此,本章是本書乃至整個中學化學教材的重點。同時,還是歷年高考的熱點,在高考中重現率較高。

  在《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化學教學大綱》中,元素周期律屬于知識教學要求的c層次,即懂得“為什么”。該層次要求學生能夠領會概念和原理的基本含義,能夠解釋和說明一些簡單的化學問題。

  本節教材有以下兩個特點:

 。1)對與初中知識有交叉的內容,如核外電子排布、半徑大小的比較雖說在初中不作要求,但原初中的實際教學多數已達高中時的要求。因此,本節課的教學須讓學生動手、動腦、參與歸納,并在學習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查漏補缺,采取綜合列表、討論的方法,讓學生通過討論并運用初中學過的知識,從中總結出規律性。

 。2)元素周期律的導出以理論為指導,以事實為依據。元素周期律知識的得出,不僅有理論推導,還通過比較同周期元素的性質對理論推導進行了驗證。而且,理論推導也從陳述式改為由學生自己進行探索的方式進行。至此為止學生已經學習了氧、氫、碳、鐵等元素及其一些化合物,還學習了堿金屬、鹵素兩個元素族的知識,初步學習了原子結構的理論知識。

  為了增強啟發性,教材不是直接給出元素周期律,而是通過課堂討論和邊講邊實驗,引導學生對大量數據和事實進行分析,總結歸納出周期律。這樣對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十分有利。

  知識目標:

  1、使學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原子半徑,主要化合價與元素金屬性、非金屬性的周期性變化。

  2、了解兩性氧化物和兩性氫氧化物的概念。

  3、認識元素性質的周期性變化是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周期性變化的結果,從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實質。

  能力目標:

  1、通過對元素周期律的了解、掌握和應用,培養學生總結歸納及邏輯推理能力。

  2、通過對實驗的研究,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1、使學生了解辯證唯物主義理論聯系實際的觀點,量變、質變的觀點。

  2、通過對元素周期律的學習,使學生初步掌握化學學科的思維方式即透過現象看本質,宏觀與微觀相互轉化等觀點。

  本節教學重點:

  1、元素主要性質的周期性變化規律

  2、元素周期律的實質

  3、元素金屬性和非金屬性的變化規律(1、2兩點為本節課重點)

  本節教學難點:

  1、元素主要性質的周期性變化規律

  2、元素周期律的實質

  二、教法分析

  本課依教材特點,采用螺旋式發展,循序漸進,探究式、問題討論式教學。具體解決重、難點的方法如下:

  1、“由舊引新,以舊帶新”的方法:學生新知識的獲得,必須由淺入深,由遠及近,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漸進。如果學生對新知識課缺乏必要的知識基礎,就難以理解新知識。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培養目標,我將這部分知識的學習采用探究式教學,引出新概念,從而使學生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含義和本質。

  2、課堂上要有計劃地留出充分的時間給學生進行練習:在此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運用規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把一堂理論轉化為生動,形象的一堂以分析、討論、總結為主的新課。既強化了重點又突破了難點,實現教學目標。讓學生通過學習元素周期律理解元素的原子(離子)半徑、主要化合價呈現周期性變化的原因。

  元素性質的內涵

  原子半徑

  微觀性質化合價

  元素的性質電子得失能力

  金屬性

  宏觀性質

  非金屬性

  3、整個課堂設計以問題為切入點,以具體的數據為判斷依據,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鼓勵學生質疑,并設法探索解決自己的問題,體現新課標的探究性學習特點。

  4、重難點突破

  元素主要性質的周期性變化規律和元素周期律的實質既是本節課教學重點,又是難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握好元素的性質的內涵,使學生明白,結構決定性質,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變化是導致元素性質周期性變化的原因,也是我們將要學習的元素周期律的本質。

  同時,從結構決定性質這一點上,對元素周期律的學習,使學生初步掌握化學學科的思維方式即透過現象看本質,宏觀與微觀相互轉化等觀點、從而完成本堂課的另外一個情感目標、

  原子結構的決定元素性質的歸納出元素周期律

  周期性變化反映周期性變化反映

  內內內

  容容容

  原子的最外層原子半徑元素性質隨

  電子數從1個主要化合價原子序數的

  增加到飽和原子得失電子能力遞增而呈現

  (2個或8個)金屬性和非金屬性周期性變化

  的'穩定結構

  三、學法方面

 。1)在本節教學中我著重突出了教法對學法的引導。在教學雙邊活動過程中,引導學生用舊知識為指路燈來探尋新知識,層層深入掌握新知識。使學生基礎知識應該扎扎實實鞏固。在學習過程培養了分析,對比,歸納,總結的能力。

 。2)本節第二課時,我盡可能用實驗來引出問題,解決問題。目的在于使學生明確實驗在化學學習中的重要性,使他們注重自己對實驗的觀察,分析,設計及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

 。3)通過授課過程中一系列發散性的設問,使學生明確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學好理論重在要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才能將知識真正靈活地融入腦海之中。

  四、教學程序

  從時鐘轉一圈,地球的自轉、公轉引出周期,從而引出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是不是也有一定的周期呢?

  <一>、元素性質的周期性變化

  1研究核外電子排布變化的規律性

  從感性上理解元素周期律。在學習元素周期律之前,已經學習了鹵素、堿金屬2個主族元素族。具備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識,在理解元素周期律時,以這些知識為材料,將已學元素化合物知識和新學的基本理論有機地結合起來,既能更好地理解理論,又能進一步認識元素化合物。例如,元素周期律指出元素的原子結構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而呈現周期性的變化。如何變化?請看VIIA族元素鹵素從f到At,原子結構如下:

  隨著原子序數從9到85,原子核外電子層數從2層到5層,呈遞增趨勢(原子的半徑逐漸增大),最外層電子數都為7個。

  作為金屬族的代表物堿金屬族也有相同的規律。原子結構如下:

  從3號Li到55號cs,隨著原子序數從3到55遞增,原子核外電子層數遞增,從2層到6層。原子的半徑也逐漸增加,最外層電子數都相同,是1個電子。

  由此可見,用豐富的實際知識去理解一個新學的理論規律,便于掌握這一理論,從而也鞏固了已學的實際知識。

  充分利用教材表5—5的相關數據,教師組織學生討論表5—6,引導學生得出規律

  表1

  原子序數電子層數最外層電子數達到穩定結構時的最外層電子數

  1~21122

  3~102188

  11~183188

  結論: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排布呈現周期性變化。

  2研究原子半徑變化的規律性

  啟發學生根據電學知識,推測當電子層數相同時,原子核內正電荷越多,靜電引力越大,因而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原子半徑減小。

  再讓學生充分利用教材表5—5的相

  關數據,驗證規律是否與推測的相一致。

  表2

  原子序數原子半徑的變化

  3~10逐漸減小

  11~17逐漸減小

  結論: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原子半徑呈現周期性變化。

  3研究元素主要化合價變化的規律性

  表3

  原子序數化合價的變化

  1~2+10

  3~10+1+5

  —4—10

  11~18+1+7

  —4—10

  結論: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化合價呈現周期

  性變化。

  小結: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原子的電子層排布,原子半徑和化合價均呈現周期性變化

  通過對以上幾點的分析,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落實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

  <二>通過以上討論,可以給出元素周期律的的內容,分析性質的周期性變化的本質是由于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周期性變化

  補充:元素周期律的發現史,使學生了解辯證唯物主義理論聯系實際的觀點,量變、質變的觀點,從而進一步完成我們的情感目標、

  <三>元素的金屬性的強弱,非金屬性的強弱判斷依據

  最高價氧化物的酸、堿性強弱和氣態氫化物穩定性的判斷

  <四>補充粒子半徑大小的比較規律

  課堂練習:1、比較微粒間半徑的大小

 。1)Na、mg、Al、si、P、s、cl

 。2)Na與Na+;cl與cl—

 。3)o2—f—NeNa+mg2+

  引導學生總結出比較微粒半徑的方法:

  一看電子層數、二看核電荷數、三看電子數。

  特別強調:電子層結構相同的離子,其離子半徑隨著核電荷數的增大而減小、

  2最高正化合價與最低負化合價相關問題

  課堂練習: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反應的離于方程式為:Ro3n—+6I—+6H+=R—+3I2+3H2o

 、臨o3n—中R元素的化合價是、⑵R元素的原于最外層的電子數是、

  答案:⑴+5;⑵7、

  解析:該題第二問易誤填為5個。學生沒有真正理解最外層電子數=最高正化合價

  以及|最低負化合價|+最高正化合價=8、

  課堂練習:某元素的氣態氫化物化學式為H2R,此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學式是

  AH3Ro3BH2Ro4cHRo3DH3Ro4

  3有關半徑的判斷

  課堂練習:已知短周期元素的離子:aA2+、bB+、cc2—、dD—具有相同的電子層結構,則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原子半徑:A>B>D>cB、原子序數:d>c>b>a

  c、離子半徑:c>D>B>AD、單質的還原性:A>B>D>c答案:c

  解析:對于原子半徑與離子半徑的區別

  4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堿性與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問題。

  其中,1、2、3、4點均為學生易出錯的問題,因此,在講解這些問題時,可以根據學生的反應情況,若學生對知識點掌握不是很理想,可以臨時增加一些習題。

元素周期律 篇5

  元素周期律與元素周期表

  一.理解元素周期律及其實質。

  1.元素的性質隨著元素原子序數的遞增而呈周期性變化的規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2.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周期性變化(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由1個增加到8個的周期性變化)決定了元素性質的周期性變化(原子半徑由大到小、正價由+1遞增到+7、非金屬元素最低負價由-4到-1、元素金屬性逐漸減弱、非金屬性逐漸增強)。

  二.掌握證明元素金屬性和非金屬性強弱的實驗依據。

  1.元素的金屬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失去電子的能力。元素的金屬性越強,其單質與水或酸反應置換出氫越容易,價氫氧化物的堿性越強;金屬性較強的金屬能把金屬性較弱的金屬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K、Ca、Na、Ba等除外)。

  2.元素的非金屬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奪取電子的能力。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其單質與氫氣化合越容易,形成的氣態氫化物越穩定,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酸性越強;非金屬性較強的非金屬能把金屬性較弱的非金屬從其鹽或酸溶液中置換出來(F2除外)

  三.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結構,熟記主族元素的名稱及符號。

  1.記住7個橫行,即7個周期(三短、三長、一不完全)。

  2.記住18個縱行,包括7個主族(ⅠA~ⅦA)、7個副族(ⅠB~ⅦB)、1個第Ⅷ族(第8、9、10縱行)和1個0族(即稀有氣體元素)。

  3.記住金屬與非金屬元素的分界線(氫、硼、硅、砷、碲、砹與鋰、鋁、鍺、銻、釙之間)。

  4.能推斷主族元素所在位置(周期、族)和原子序數、核外電子排布。

  四.能綜合應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與原子結構、元素性質的關系。

  1.原子序數=原子核內質子數;周期數=原子核外電子層數;主族數=原子最外層電子數=價電子數=元素正價數=8-最低負價。

  2.同周期主族元素從左到右,原子半徑遞減,金屬性遞減、非金屬性遞增;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原子半徑遞增,金屬性遞增、非金屬性遞減;位于金屬與非金屬元素分界線附近的元素,既表現某些金屬的性質,又表現某些非金屬的性質。

  五.能綜合應用同短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質的遞變性及其特性與原子結構的關系。

  原子半徑、化合價、單質及化合物性質。

  主族序數、原子序數與元素的正價及最低負價數同為奇數或偶數。

  六.能綜合應用元素周期表。

  預測元素的性質;啟發人們在周期表中一定區域內尋找新物質等。

  七.典型試題。

  1.同周期的X、Y、Z三種元素,已知它們的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是HXO4、H2YO4、H3ZO4,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含氧酸的酸性:H3ZO4 > H2YO4 > HXO4

  B.非金屬性:X > Y > Z

  C.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按X、Y、Z順序由弱到強

  D.元素的負化合價的絕對值按X、Y、Z順序由小到大

  2.若短周期中的兩種元素可以可以形成原子個數比為2:3的化合物,則這兩種元素的原子序數差不可能是

  A.1 B.3 C.5 D.6

  3.已知短周期元素的離子:a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的電子層結構,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原子半徑:A > B > C > D B.原子序數:d > c > b > a

  C.離子半徑:C > D > B > A D.單質的還原性:A > B > C > D

  4.1999年1月,俄美科學家聯合小組宣布合成出114號元素的一種同位素,該同位素原子的質量數為298。以下敘述不正確的是

  A.該元素屬于第七周期 B.該元素為金屬元素,性質與82Pb相似

  C.該元素位于ⅢA族 D.該同位素原子含有114個電子,184個中子

  5.W、X、Y、Z四種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數X > W > Z > Y。W原子的最外層沒有p電子,X原子核外s電子與p電子數之比為1:1,Y原子最外層s電子與p電子數之比為1:1,Z原子核外電子中p電子數比Y原子多2個。Na、Mg、C、O。

 。1)X元素的單質與Z、Y所形成的化合物反應,其化學反應方程式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2Mg+CO2點燃 2MgO+C。 Mg(OH)2 _____ > _____ > _____(填元素符號)。Na > Mg > C > O。

  6.設計一個實驗證明鈹元素的氫氧化物(難溶于水)是兩性氫氧化物,并寫出有關的化學方程式。Be(OH)2+H2SO4BeSO4+2H2O;Be(OH)2+2NaOHNa2BeO2+2H2O。

  7.制冷劑是一種易被壓縮、液化的氣體,液化后在管內循環,蒸發時吸收熱量,使環境溫度降低,達到制冷目的。人們曾采用過乙醚、NH3、CH3Cl等作制冷劑,但它們不是有毒,就是易燃。于是科學家根據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來開發新的制冷劑。

  據現有知識,某些元素化合物的易燃性、毒性變化趨勢如下:

 。1)氫化物的易燃性:第二周期_____ > _____ > H2O、HF;

  第三周期SiH4 > PH3 > _____ > _____。

 。2)化合物的毒性:PH3 > NH3;H2S_____H2O;CS2_____CO2;CCl4 > CF4(填>、 Mg2+ > Al3+ > F B.堿性:KOH > NaOH Mg(OH)2 > Al(OH)3

  C.穩定性:HCl > H2S > PH3 > AsH3 D.酸性:H3AlO3 X;氫化物穩定性是HX > HT;原子序數T > Z,其穩定結構的離子核外電子數相等,而其離子半徑是Z > T。四種元素的非金屬型從強到弱排列順序正確的是

  A.X、Y、Z、T B.Y、X、Z、T C.X、Y、T、Z D.Y、X、T、Z

  10.我國最早報道的超高溫導體中,鉈(Tl)是重要組成之一。已知鉈是ⅢA族元素,關于鉈的性質判斷值得懷疑的是

  A.能生成+3價的化合物 B.鉈既能與強酸反應,又能與強堿反應

  C.Tl(OH)3的堿性比Al(OH)3強 D.Tl(OH)3與Al(OH)3一樣是兩性氫氧化物

  11.根據已知的元素周期表中前七周期中的元素種類數,請預言第八周期最多可能含有的元素種類數為

  A.18 B.32 C.50 D.64

  12.有X、Y、Z、W四種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數依次增大,其質子數總和為32,價電子數總和為18,其中X與Z可按原子個數比為1:1或2:1形成通常為液態的化合物,Y、Z、W在周期表中三角相鄰,Y、Z同周期,Z、W同主族。

 。1)寫出元素符號:X_____、Y_____、Z_____、W_____。H、N、O、S。

 。2)這四種元素組成的一種化合物的化學式是__________

  13.A、B、C、D是短周期元素,A元素的價氧化物的水化物與它的氣態氫化物反應得到離子化合物,1 mol該化合物含有42 mol電子,B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排布式為ns2np2n。C、D兩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分別是內層電子數的一半。C元素是植物生長的營養元素之一。式寫出:N、O、P、Li。

 。1)A、B元素形成酸酐的化學式__________N2O3、N2O5。

 。2)D元素的單質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Li+2H2O

  (3)A、C元素的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大小__________ < __________。ph3

  14.在周期表中,有些主族元素的化學性質和它左上訪或右下方的另一主族元素相似,如鋰與鎂都能與氮氣反應、鈹與鋁的氫氧化物均有兩性等,這稱為對角線規則。請回答:

  (1)下列關于鋰及其化合物性質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Li跟過量O2反應生成Li2O2 B.LiOH加熱時,不會分解

  C.Li遇濃H2SO4不發生鈍化 D.Li2CO3加熱時,分解成Li2O和CO2

 。2)鋰在空氣中燃燒,除生成__________外,也生成微量的__________。

  (3)鈹的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化學式是__________,具有_____性,證明這一結論的離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已知Be2C+4H2O2Be(OH)2+CH4,則Al4C3與過量強堿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周期 族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2 ① ② ⑨ ③

  3 ④ ⑤ ⑥ ⑦ ⑧

  (1)表中元素 ⑧ 的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它的_______(填酸、堿)性比元素 ⑦ 的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_______(填強、弱)。

 。2)位于第二周期的某元素的原子核外p電子數比s電子數多1個,該元素是表中的_____(填編號),該元素與元素 ⑤ 形成的化合物的電子式是_______________,其中的化學鍵是__________鍵;該元素與元素 ⑨ 形成的化合物中,元素 ⑨ 顯_____價。

 。3)設計一個簡單實驗證明元素 ⑦ 與 ⑧ 的非金屬性的相對強弱,并寫出有關的離子方程式。

元素周期律 篇6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內容。

  本節內容選自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必修)化學第一冊第五章《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第二節。教材以1——18號元素為例,從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原子半徑、主要化合價和元素金屬性、非金屬性幾個方面,闡述元素性質的周期性變化,導出元素周期律。

 。ǘ┙滩牡牡匚缓妥饔。

  本節教材的教學安排在原子結構的教學之后,由于元素周期律主要是在原子結構的基礎上歸納得出的,原子結構知識是研究元素周期律的理論基礎,如此安排,既有利于學生從本質上認識元素周期律,又有利于鞏固原子結構的知識。將本節教材的教學安排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學之前,由于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體表現形式,它建立在元素周期律的基礎之上。

  本節教材內容屬于基礎理論的教學,在學生學習了氧、氫、碳、鐵等元素及一些化合物;堿金屬、鹵素知識;原子結構的理論知識等基礎上引導學生探索元素性質和原子結構的關系,揭示元素周期律的實質。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既能鞏固原子結構的知識,又能過渡引出元素周期表的教學,因此在本章教材中起承前啟后的作用;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可以促使學生對以前學過的知識進行概括、綜合,實現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同時也能使學生以此為理論指導,來探索研究以后將要學習的化學知識。

 。ㄈ┙虒W目標。

  1、知識目標。

 。1)使學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原子半徑、主要化合價和元素金屬性、非金屬性的周期性變化。

 。2)了解兩性氧化物和兩性氫氧化物的概念。

  (3)認識元素性質的周期性變化是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周期性變化的結果,從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實質。

  2、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對大量數據、事實進行分析、歸納和總結的能力。

  (2)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3)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實驗現象,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3、德育目標。

  使學生了解元素周期律的重要意義,認識事物變化由量變引起質變的規律,對他們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四)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1、重點:

 。1)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規律。

 。2)元素金屬性、非金屬性變化的規律。

  (3)元素周期律的實質。

  2、難點:元素金屬性、非金屬性變化的規律。

  由于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規律是其他規律的基礎,元素金屬性、非金屬性變化的規律為判斷元素金屬性強弱提供了理論基礎,因此是本節教材的重點。

  二、學情分析。

  到目前為止,學生已經學習了氧、氫、碳、鐵等元素及一些化合物;還學習了堿金屬、鹵素知識;初步接觸了原子結構的理論知識,這些為學好本節創造了必要條件。但本節教材內容較抽象,理論性強,為使學生真正理解及靈活運用,須加強演練。

  三、教學方法。

  為增強啟發性,教材不是直接給出周期律,而是通過課堂討論和邊講邊做實驗,引導學生對大量數據和事實進行分析,總結歸納出周期律。

  本節教材可分五步進行:

  1、研究核外電子排布變化的規律性

  將質子數1~18的元素,仿照表5—5的形式,取原子序數、元素符號和原子結構示意圖三項,依次在黑板上列出。然后向學生提問:從電子層數、最外層電子數兩個方面分析,同一橫行元素的原子結構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同一縱行元素的原子結構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已學過的堿金屬和鹵素按上述規律應排入表格的什么位置?教師組織學生討論這些問題,從而發現規律,得出結論,并在小結時指出:如果對質子數大于18的元素繼續研究,同樣可以發現,每隔一定數目的元素,也會出現原子最外層電子數象Na到Cl一樣從1個遞增到7個,最后到8個電子的現象,從而揭示核外電子排布規律的普遍性。

  在以上教學過程中,適時引入“原子序數”的概念。

  2、研究原子半徑變化的規律性

  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原子半徑依啟發學生根據電學知識,推測當電子層數相同時,原子內正負電荷越多,靜電引力越大,因而次減小。然后對照教材表5—5,對有關數據進行驗證,并分析總結,得出結論。

  3、研究元素主要化合價變化的規律性

  組織學生根據原子結構示意圖,推測Li到F、Na到Cl的主要化合價。然后組織學生對照教材表5—5,驗證1~18號元素的主要化合價,并完成教材表5—8。

  4、研究元素金屬性、非金屬性變化的規律性。

 。1)借鑒已學堿金屬、鹵素的知識,介紹元素金屬性、非金屬性強弱的判斷依據。組織學生回憶分析,從哪些實驗事實可以說明堿金屬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金屬性逐漸增強;鹵素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非金屬性逐漸減弱,從而歸納總結出元素金屬性、非金屬性強弱的判斷依據。

  (2)推測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的金屬性、非金屬性變化的規律性。組織學生討論并指出:當電子層數相同時,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最外層電子數從1遞增到8(或2),原子半徑逐漸減小,原子核對最外層電子的吸引力逐漸增強,因而失電子能力逐漸減弱,得電子能力逐漸增強,即元素的金屬性逐漸減弱,非金屬性逐漸增強。

 。3)實驗驗證對11~18號元素的金屬性、非金屬性變化進行實驗驗證及分析。建議增加金屬鈉與水反應的實驗。鎂、鋁與鹽酸的反應為邊講邊做實驗,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實驗得出按鈉、鎂、鋁的順序,金屬性逐漸減弱的結論與上面的推論是一致的。教學中,通過Al2O3,Al(OH)3與酸、堿反應的實驗引入兩性氧化物、兩性氫氧化物的概念,指出鋁雖是金屬,但已表現出一定的非金屬性,歸納教材表5—9。

  在研究硅、磷、硫、氯等元素的性質時,教師可和學生一起從元素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酸性強弱,以及跟氫氣反應生成氣態氫化物的難易程度歸納出表5—10,從而得出從硅到氯非金屬性逐漸增強的結論。

  還應當指出,對其他元素進行研究,如從鉀到溴,從銣到碘,也會出現類似的結論:元素的金屬性和非金屬性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而呈現周期性的變化。

  5、概括元素周期律。

  組織學生將本節內容歸納,總結得出元素周期律。

  四、演示實驗說明和建議。

  [實驗5—1]可以用鎂帶跟水反應,不要用表面已氧化的鎂粉跟水反應。反應前要用砂紙擦去氧化膜,反應時要加熱試管至水沸騰。鎂跟冷水的反應相當緩慢,這是由于鎂的化學性質不如鉀、鈉活潑,并且鎂跟水反應時在鎂的表面會形成一層難溶的氫氧化鎂薄膜,阻礙內部金屬繼續跟水反應。因此必須在加熱的條件下才能看到反應迅速地進行。

  鎂跟水反應生成的氫氣量較少,不易點燃。為清楚看到氫氣泡,而不是加熱時由于水沸騰而產生的氣泡,應該在停止加熱,水不沸騰是立即觀察。

 。蹖嶒5—3]制取Al(OH)3沉淀時,向Al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的量要恰當。如果NaOH的量不足,試管中殘留有AlCl3,當Al(OH)3跟NaOH溶液作用時,將會看到沉淀先增加后減少的現象;如果NaOH過量,試管中有部分Al(OH)3沉淀溶解,生成了NaAlO2Al(OH)3跟H2SO4作用時,也會看到沉淀先增加后減少的現象。上述現象都會影響學生對實驗的觀察,因此原則上AlCl3跟NaOH最好能完全作用,即所用3mol/LNaOH溶液和1mol/LAlCl3溶液的體積應相等。

  建議學生思考:如果將1mol/LAlCl3溶液逐滴滴加到3mol/LNaOH溶液中,將會觀察到什么現象?

  五、布置作業:

  課本第101頁第一、三大題。

元素周期律 篇7

  一、說教材

  1、本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是新課程人教版《化學(必修II)》的第一章,也是選修化學的基礎。物質結構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學的重要理論知識,也是中學化學教學的重要內容。通過學習這部分知識,可以使學生對所學元素化合物等知識進行綜合、歸納,從理論進一步加深理解。同時,作為理論指導,也為學生繼續學習化學打下基礎。

  2、本節教材簡析

  《元素周期律》是本章的第二節,本節包括三個部分內容: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應用。第一課時涉及的主要是原子核外電子排布規則以及原子結構、元素化合價隨原子序數的遞增而呈現周期性變化規律。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質的規律,是在原子結構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因此原子結構與核外電子排布的內容是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知識基礎?紤]到新課改的要求,本部分內容有所降低,只是介紹了電子層的概念,對于排布規律示作介紹,但為了便于教學以及學生對以后知識的理解,可作適當的擴展,讓學生了解簡單的排布規律。元素周期性的教學要注重“周期性”的理解,同時根據新課改的要求,盡量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鼓勵學生自主總結出規律。

  3、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以1-20號元素和稀有氣體元素為例,讓學生自主總結歸納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規律。(2)根據元素周期表,以1-18號元素為例,讓學生自主得出元素原子核外排布、原子半徑、化合價隨原子序數的遞增呈現周期性變化規律。

  過程與方法:(1)歸納法、比較法。通過歸納1-20號元素的性質,(2)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學品質,提高學生自主建構知識的能力。

  4、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元素的原子核外排布、原子半徑、化合價隨原子序數的遞增呈現周期性變化

  教學難點: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和能力,讓學生自主建構化學知識

  二、說教法、說學法

  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人們已經從知識觀認識到,知識本質上是建構性的,是認識主體在與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基礎上建構的產品,有相對的客觀性,是開放的、發展的。新課程的學習觀認為,學習不是把知識由外部傳輸給學生的過程,相反,學習是以學生已有的經驗和原始觀念為基礎,主動建構意義的過程。根據新課程理念,本節課主要采取引導探究法、比較法、歸納法讓學生自主建構化學知識,自主發現核外電子排布的規律以及元素的性質隨原子序數的遞增而呈現的周期性變化規律。在實際開展教學活動時力求把教師的講授轉變為啟發引導,把學生的被動接受轉化為自主探索,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促使學生動眼、動手、動腦、動口,通過自主建構知識使學生的學習過程和認識過程統一為一個整體。

  三、說教學程序

  1、引入新課:

  復習引入,復習原子結構,由已知推出未知。

  2、核外電子排布規律

  (1)給出數據讓學生自主總結出核外電子運動的特征(質量小、速度快、運動空間小)

  ①核外電子的質量:9.1010-31kg

 、谂趶椀乃俣2km/s,人造衛星7.8 km/s,宇宙飛船11 k

元素周期律 篇8

  說課我說課的課題是《元素周期律》。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低位和作用,本節內容選自人教版化學2《必修》第一章《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第二節,本節教學安排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學之后,由于元素周期律主要是在原子結構的基礎上歸納得出的,原子結構知識是研究元素周期律的理論基礎,既有利于學生從本質上認識元素周期律又有利于鞏固原子結構的知識。將本節教材的教學安排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學之后,由于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具體表現形式,增強學生對元素周期律學習的探究性。本節教學內容屬于基礎理論的教學,在學生了解了鈉鎂鋁鐵等元素及其化合物,以及鹵素知識,原子結構的理論知識等基礎上,引導學生探究元素性質和原子結構的關系,揭示元素周期律的實質,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既能鞏固原子結構的知識,又能鞏固元素周期表的教學,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可以促使學生對以前學過的知識進行概括、總結,實現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同時也能使學生以此為理論指導,來探究以后將要學習的化學知識。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要求:了解主要化合價與元素金屬性、非金屬性的周期性變化。過程與方法要求:培養學學生分析問題,總結歸納的能力。情感與價值觀要求:認識事物變化過程中量變引起質變的規律性。

  三、本節教學難點與重點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意義

  【課標要求】

  知識與技能要求:了解主要化合價與元素金屬性、非金屬性的周期性變化。

  過程與方法要求:培養學學生分析問題,總結歸納的能力。

  情感與價值觀要求:認識事物變化過程中量變引起質變的規律性。

  【教學重點】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意義

  【教學方法】討論、比較、歸納。

  【教學過程設計】

  【復習導入】

  1、回憶有關元素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規律;

  2、聽寫1——18號元素符號以及它們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課件(課件出示1——18號元素原子結構示意圖)

  [思考與交流]請大家總結一下,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原子核外電子層排布有何規律性變化?

  [歸納與整理]

  板書二、元素周期律

  課件(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原子核外電子層排布變化的規律性)

  原子序數 電子層數 最外層電子數

  1~2 1 1~2

  3~10 2 1~8

  11~18 3 1~8

  結論1: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排布呈現周期性變化。

  講述從上表可以看出: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每隔一定數目的元素,會重復出現原子最外層電子從1個遞增到8個的情況(H、He除外),這種周而復始的重現(但并不是簡單的重復)現象,我們稱之為周期性。這就如同我們一年四季更替及每天都是24小時一樣。因此,原子核外電子層排布的這種規律性變化,我們便稱之為周期性變化。因此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板書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排布呈現周期性變化。

元素周期律 篇9

  教學目標

  1、了解原子結構與元素性質的關系。

  2、能初步學會總結元素遞變規律的能力,具有把元素的性質、元素周期表的位置與元素組成微粒的結構初步聯系起來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的運用能力。

  3、通過對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與元素組成微粒結構的聯系。從而認識事物變化過程中量變引起質變的規律性,接受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

  重點難點

  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與元素組成微粒結構的聯系

  教學過程

  [導入]我們把ⅰa 稱為堿金屬族,我們為什么要把他們編在一個族呢?請同學們觀察堿金屬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分析堿金屬原子結構的共同之處。

  [思考]我們知道物質的性質主要取決于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從堿金屬原子的結構可推知其化學性質如何?是否完全相同?

  [學生] 由于元素化學性質與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密切相關,堿金屬元素原子的最外層上都只有一個電子,因此它們應該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由此可推知它們也應該像堿金屬的代表物鈉一樣,在化學反應中易失去一個電子,形成+1價的陽離子,并能與氧氣等非金屬元素及水發學生化學反應。

  [教師]實驗是檢驗真理的標準,下面我們通過實驗來探討同一族元素的性質。

  [實驗1]將一干燥的坩堝加熱,同時取一小塊鉀,擦干表面的煤油后,迅速的投入到熱坩堝中,觀察現象。同鈉與氧氣的反應比較。

  [實驗2]在培養皿中放入一些水,然后取綠豆大的鉀,吸干表面的煤油,投入到培養皿中,觀察現象。同鈉與水的反應進比較

  鈉

  鉀

  與氧氣的反應

  學生成淡黃色的固體,并發出黃色火焰

  比鈉要劇烈

  與水的反應

  浮、溶、游、動、響

  浮、溶、游、動、響

  且反應要比鈉快

  [學生活動,完成表格]

  [思考與交流]根據實驗討論鈉與鉀的性質有什么相似性和不同。你認為元素的性質與他們的原子結構有關系嗎?

  [學生]有關系。同一主族元素化學性質相似。且

  li  na  k  rb

  還原性增加

  堿金屬的物理性質的比較

  li     na     k     rb     cs

  相

  似

  點

  顏色

  均為銀白色(cs略帶金色)

  硬度

  柔軟

  密度

  較小

  熔沸點

  較低

  導電導熱性

  強

  遞變性

  密度變化

  逐漸增大(k特殊)

  熔沸點變化

  單質的熔沸點逐漸降低

  [教師]有上表可見,堿金屬在物理性質上也表現出一些相似性和規律性。

  [過渡]剛才我們以典型的金屬一族為例,下面我們以典型的非金屬為例?纯此麄兊男再|有原子結構間是否存在聯系?

  [投影]鹵素單質的物理性質

  元素名稱

  元素符號

  核電荷數

  單質

  顏色和狀態(常態)

  密度

  熔點

  ℃

  沸點

  ℃

  溶解度

 。100g水中)

  氟

  f

  9

  f2

  淡綠色的氣體

  1.69g/l

  -219.6

  -188.1

  與水反應

  氯

  cl

  17

  cl2

  黃綠色氣體

  3.124g/l

  -101

  -34.6

  226 cm3

  溴

  br

  35

  br2

  深紅棕色液體

  3.119

  g/ cm3

  -7.2

  58.78

  4.16g

  碘

  i

  53

  i2

  紫黑色固體

  4.93g/cm3

  113.5

  184.4

  0.029g

 。劢探處煟菡埓蠹腋鶕恚偨Y出鹵素單質在顏色、狀態、密度、熔沸點、溶解性等各方面的遞變規律。

 。蹖W生總結]

 。郯鍟蓊伾簻\       深

  狀態:氣      液       固

  密度:小      大

  熔沸點:低      高

  在水中的溶解性:大      小

 。墼O問]大家能否根據鹵素原子的結構特點來解釋一下鹵素單質在性質上的相似性與遞變性呢?

  [投影]鹵族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講解]鹵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相等,決定了他們在化學性質上的相似性(元素的化學性質主要決定于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原子半徑的不同,又導致了它們得電子的難易程度不同,從而表現出氧化性的強弱不同,即結構決定性質。

  下面請同學們看表格:鹵素單質與氫氣的反應。從中我們得出什么結論?

  [投影]鹵素單質與氫氣的反應

  名稱

  反應條件

  方程式

  學生成氫化物的穩定性

  f2

  冷暗處爆炸

  h2+f2====2hf

  hf很穩定

  cl2

  光照

  光

  h2+cl2=====2hcl

  hcl穩定

  br2

  高溫

  500℃

  h2+br2======2hbr

  hbr較不穩定

  i2

  高溫、持續加熱

  h2+i2======2hi

  hi很不穩定

  [講解]分析上表可知,鹵素和h2的反應可用通式h2+x2====2hx來表示,反應時按f2、cl2、br2、i2的順序,反應條件越來越苛刻,反應程度依次減弱,形成的鹵化氫的穩定性也依次減弱,與我們的推測相符。

 。郯鍟輍2+x2=====2hx(x=f、cl、br、i)

  [講解]其中h2與i2的反應不同于我們以往學過的化學反應,它的特點是在同一條件下,既能向正反應方向進行,又能向逆反應方向進行,我們把這樣的反應叫可逆反應。

  [板書]可逆反應:同一條件下,既能向正反應方向進行,又能向逆反應方向進行的反應。

  2h2o======2h2↑+o2↑

  2h2+o2======2h2o

  通電

  點燃

  判斷下列各對反應是否為可逆反應。

  (1)                                (×)

  2so2+o2=========2so3

  2so3=========2so2+o2

  高溫、高壓

  催化劑

  高溫、高壓

  催化劑

  (2)                                     (√)

  [學學生活動]

  f2   cl2   br2   i2

  劇烈程度:

  學生成的氫化物的穩定性:

  [教師]我們可以通過金屬與鹽溶液的置換反應可以比較金屬的強弱,通過鹵素間的置換反應實驗,比較非金屬的氧化性的強弱。

  [實驗1]將少量新制的飽和氯水分別注盛有nabr溶液和ki溶液的試管中,用力振蕩后,在注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蕩。觀察四氯化碳層和水層的顏色變化。

  [實驗2]將少量的溴水注入盛有ki溶液的試管中,用力振蕩后,在注入少量的四氯化碳。觀察四氯化碳層和水層顏色的變化。

  [學生討論、分析]

 。郯鍟輈l2+2nabr=====2nacl+br2      cl2+2br-=====2cl-+br2

  cl2+2ki=====2kcl+i2              cl2+2i-=====2cl-+i2

 。坌〗Y]鹵素單質隨著原子核電荷數的遞增,在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方面,均表現出一定的相似性和遞變性。但一般之中有特殊。由此可見同一主族元素性質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遞變性。

  補充習題

  1、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

  a.原子及其離子的核外電子層數等于該元素所在周期數

  b.元素周期表中從ⅲb族到ⅱb族10列的元素都是金屬元素

  c.除氦外的稀有氣體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都是8個

  d.同一元素的各種同位素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完全相同

  2.鑒別cl-、br-、i-可以選用的試劑是                   (      )

  a.碘水,淀粉溶液                   b.氯水,四氯化碳

  c.淀粉,ki溶液                    d.硝酸銀溶液,稀hno3

  3.砹(at)是鹵族元素中位于碘后面的元素,試推測砹和砹的化合物最不可能具備的性質是                                           (     )

  a.砹易溶于某些有機溶劑               b.砹化氫很穩定不易分解

  c.砹是有色氣體                      d.砹化銀不溶于水或稀hno3

  4、在hi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無明顯變化,但加入某種物質后,溶液立即變藍。該物質可能是。                                      (    )

  a.fecl3   b.k2so3  c.kno3  d.na2s                                               5、下列關于鹵素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鹵素只以化合態存在于自然界中  

  b、 隨核電荷數增加,單質熔沸點升高 

  c、隨核電荷數增加,單質氧化性增強

  d、單質與水反應,均可用通式x2+h2o=hx+hxo表示

  6 、 a、b、c、d、e、f六種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數依次增大。已知a、c、f三原子的最外層共有11個電子,且這種三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間兩兩皆能反應,均能生成鹽和水,d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比次外層電子數少4個,e元素原子的次外層電子數比最外層電子數多3個。試回答:

  (1)寫出下列元素的符號a     ,d     ,e     。

  (2)用電子式表示b、f形成的化合物     。

  (3)a、c兩種元素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間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

  (4)d的固態氧化物是   晶體。含nmold的氧化物的晶體中含d-o共價鍵為       mol。

  參考答案:1、ad   2、bd   3、bc   4、ac   5、ab

  6、(1)na;si;p (2)

  mg2+

  (2)

  (3)al(oh)3+oh-==alo2-+2h2o

  (4)原子,4n

元素周期律 篇10

  教材分析

  物質結構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學的重要理論知識,也是中學化學教學的重要內容.通過學習這部分知識,可以使學生對所學元素化合物等知識進行綜合、歸納,從理論進一步加深理解.同時作為理論指導,也為學生繼續學習打下基礎.本章內容雖然是理論性知識,但教材結合元素化合物知識相互融合,以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

  第一節  元素周期表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結構。

  2、了解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

  3、通過對原子結構的初步認識,樹立對立統一的觀點,知道有關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涵義及其簡單的計算。

  重點難點

  元素周期表的結構及元素周期律

  教學過程

  [導入]展示一張元素周期表(有條件的可讓學生自己查找各種元素周期

  表)

  [過度]我們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順序給元素編號,得到原子序數?梢娫有驍蹬c原子結構間存在什么關系?(結合1~18號元素原子結構)

  [板書]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提問]請同學們回憶初中所介紹的原子結構的知識。

  [學生]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帶正電的原子核和核外帶負電的電子構成的。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下面我們對原子的結構做進一步認識。

  [板書]第一章     物質結構   元素周期律

  第一節  元素周期表

  一、原子結構

  原子核

  質子

  中子

  原子 

  核外電子

  [過渡]下面我們先分析構成原子的個微粒的電性及其質量情況。

 。ㄍ队埃

  表5—1  構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質

  構成原子的粒子

  電  子

  質  子

  中  子

  電性和電量

  1個電子帶1個單位負電荷

  1個質子帶1個單位正電荷

  不顯電性

  質量/kg

  9.109×10-31

  1.673×10-27

  1.675×10-27

  相對質量

  1/1836(電子與質子質量之比)

  1.007

  1.008

  [提問]從表格得出原子的質量主要取決于哪種微粒?

  [教師]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質子和中子的相對質量都近似為1,如果忽略電子的質量,將核內所有質子和中子的相對質量取近似值相加起來,所得的數值叫做質量數。

  [提問]根據質量數的定義,可得質量數與質子數和中子數間的關系。

  [板書]質量數(a)=質子數(z)+中子數(n)

  [過渡]在化學上,我們為了方便地表示某一原子。在元素符號的左下角表出其質子數,左上角標出質量數 x。

 。劢處煟菡埓蠹易鋈缦戮毩暘

 。弁队熬毩暎

  粒子符號

  質子數(z)

  中子數(n)

  質量數(n)

  用 x表示為

  ①o

  8

  18

  ②al

  24

  27

  ③ar

  18

  22

 、躢l

  cl

  ⑤h

  h

  [答案]①n=10  o   ②z=13  al  ③a=40  ar 

  ④z=17 n=18  a=35  ⑤z=1  n=0  a=1

  [引導]科學研究證明,同種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中子數不一定相同。如組成氫元素的氫原子,就有以下三種:我們把具有一定數目的質子和一定數目的中子的原子叫核素。

  [投影展示]

  三種不同的氫原子

  原子符號

  質了數

  中子數

  氫原子名稱和簡稱

  ① h

  氕(h)

  ② h

  氘(d)

 、 h

  氚(t)

  [提問]上面的 h、 h和 h就是核素。那么 h、 h和 h間我們把他們互稱為什么?

  [板書]同位數: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間互稱為同位數。

  [閱讀]同位數的特點

  [學生]天然同位數相互間保持一定的比率。

  [教師]同位數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據同一位置。下面我們再來討論這張元素周期表。

  [學生觀察]元素周期表中有多少橫行、縱行?

  [教師]元素周期表有7個橫行,每一橫行稱為一個周期,18個縱行,除了8、9、10三個縱行稱為ⅷ外,其余的每一個縱行稱為一族。

  [提問]共多少族(16)

 。厶釂枺莅巡煌脑嘏旁谕粋橫行即同一個周期的依據是什么?

 。蹖W生]依據為具有相同電子層數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數遞增的順序排列在一個橫行里。

 。厶釂枺葜芷谛驍蹬c什么有關?

 。蹖W生]周期序數等于該周期元素具有的電子層數。

 。劢處煟萑绱,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板書]周期序數=電子層數

 。蹖W生看元素周期表]

 。劢處煟菰刂芷诒碇校覀儼1、2、3周期稱為短周期,4、5、6周期稱為長周期,第7周期稱為不完全周期,因為一直有未知元素在發現。

  請大家根據自己繪制的元素周期表,完成下表內容。(課本p105表5—11)]

  [投影]

  表5—11  周期表的有關知識

  類別

  周期序數

  起止元素

  包括元素種數

  核外電子層數

  短周期

  1

  h—he

  2

  1

  2

  li—ne

  8

  2

  3

  na—ar

  8

  3

  長周期

  4

  k—kr

  18

  4

  5

  rb—xe

  18

  5

  6

  cs—rn

  32

  6

  不完全周期

  7

  fr—112號

  26

  7

 。蹖W生活動,讓一個學生把結果寫在膠片上]

 。劢處煟輳纳厦嫖覀兯畋淼慕Y果可知,在元素周期表的7個周期中,除第1周期只包括氫和氦,第7周期尚未填滿外,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從最外層電子數為1的堿金屬開始,逐步過渡到最外層電子數為7的鹵素,最后以最外層電子數為8的稀有氣體結束。

  需作說明的是:第6周期中,57號元素鑭(la)到71號元素镥(lu),共15種元素,它們原子的電子層結構和性質十分相似,總稱鑭系元素。第7周期中,89號元素錒(ac)到103號元素鐒(lr),共15種元素,它們原子的電子層結構和性質也十分相似,總稱錒系元素。為了使表的結構緊湊,將全體鑭系元素和錒系元素分別按周期各放在同一個格內,并按原子序數遞增的順序,把它們分兩行另列在表的下方。在錒系元素中92號元素鈾(u)以后的各種元素,多數是人工進行核反應制得的元素,這些元素又叫做超鈾元素。

  元素周期表上列出來的元素共有112種,而事實上現在發現的元素還有:114號、116號、118號元素。

  [學生活動,教師板書]

  [教師]羅馬數字ⅰ、ⅱ、ⅲ等表示什么意思?

 。蹖W生]族序數。

 。劢處煟輆、b又分別表示什么呢?

 。蹖W生]a表示主族,b表示副族。

  [教師]什么是主族?什么是副族?

 。蹖W生]由短周期元素和長周期元素共同構成的族,叫做主族;完全由長周期元素構成的族,叫做副族。

  [總結]最后我們用一句話來概括元素周期表的結構:三短三長一全;七主七副ⅷ和零。

  補充習題

  1.α射線是α粒子組成的,α粒子是一種沒有核外電子的粒子,它帶有2個單位正電荷的質量數等于4,由此可判斷,α粒子帶有      個質子,

  個中子。

  2.某粒子用 rn-表示,下列關于該粒子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所含質子數=a-n                        b.所含中子數=a-z

  c.所含電子數=z+n                        d.所帶電荷數=n

  3.某元素mn+核外有a個電子,該元素的某種原子的質量數為a,則該原子的核內中子數為(    )

  a.a-a+n                  b.a-a-n             

  c.a+a-n                  d.a+a+n

  4、已知某主族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如下,判斷其位于第幾周期,第幾族?

  5、某元素形成氣態氫化物為 ,其最高價氧化物水化物的分子中有m個氧原子,則其最高氧化物水化物的化學式(   )

  a.    b.  

  c.       d.

  6、元素周期表是一座開放的“元素大廈”,元素大廈尚未客滿。請你在元素大廈中為119號元素安排好它的房間(    )

  a.第八周期第ia族   b.第七周期第 ⅶa族 

  c.第七周期第0族    d.第六周期第ⅱa族

  7、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的原子序數依次增大,其中a、c同主族,b、c、d同周期,a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是次外層電子數的3倍,b是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徑最大的主族元素。試回答下列問題:

  (1)a的元素符號          ;d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

  (2)a、b、c三種元素形成的簡單離子的半徑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

  (3)a、b、c、d形成的化合物b2a2、cd2、d2a、da2中各原子都滿足最外層8電子結構的是              (填寫具體的化學式 )。    

  (4)ca2與d元素的單質在水溶液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參考答案:1、2,2     2、a    3、b 

  4、第四周期ⅰa族 第五周期ⅶa族   

  5、a   6、a   7、(1)o     ,(2)s2- > o2- > na+                            

  (3)na2o2,scl2,cl2o    (4)so2 +cl2 + 2h2o = 2hcl + h2so4

元素周期律 篇11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

  本節內容選自全日制高級中學化學課本必修第一冊第五章(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第二節。主要內容包括:原子序數和周期性的概念;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原子半徑、主要化合價與元素金屬性、非金屬性的周期性變化。以及了解兩性氧化物和兩性氫氧化物的概念等幾個部分。并認識元素性質的周期性變化是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周期性變化的結果,從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實質。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內容屬基礎理論知識范疇,不僅是本書的重點,也是整個中學化學的重點。在教材安排上,它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它不僅對學過的堿金屬‘鹵素等主族元素作了規律性的總結,也為即將學習的元素周期表和氧族元素等律后元素的學習奠定了理論知識基礎。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同學們才真正打開了運用基礎理論知識系統性的學習元素及其性質的科學大門。

  3、教材目標

 。ㄒ唬┲R目標:

  (1)使學生初步掌握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原子半徑和元素主要化合價與元素金屬性、非金屬性的周期性變化;

 。2)認識元素性質的周期性變化,是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周期性變化的結果,從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實質。

  (3)了解兩性氧化物和兩性氫氧化物情感目標:熱愛、理解對規律探討的科學家

  (二)能力目標:進行科學研究方法的教育觀點教育:量變引起質變。通過元素周期律的推出及運用,初步培養學生抽象歸納以及演繹推理能力;在學習中提高自學能力和閱讀能力

  (三)德育目標:結合元素周期律的學習,使學生樹立由量變到質變以及“客觀事物本來是相互聯系的和具有內部規律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從周期律的導出,培養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以及探求知識、不斷進取的優良品質。

  4、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重點:核外電子排布與金屬性、非金屬性的周期性變化;元素周期律的實質

  難點:金屬性、非金屬性的周期性變化

  二、教學方法:

  1、方法:誘思探究法──通過自學、討論、對比、實驗、設疑等方式誘導學生思考、觀察、分析、歸納、推理、探究。采用探索發現和遷移類比。思考討論,分析講解,探索規律,總結歸納,理解實質。結合周期律的推出,使學生初步掌握從大量的事實和數據中分析總結規律、透過現象看本質、宏觀與微觀相互轉化等科學抽象方法。

  2、教具:投影儀、膠片。

  實驗用品:試管、酒精燈、膠頭滴管、鎂帶、砂布、鋁片、蒸餾水、酚酞試液、1mol/L鹽酸、1mol/LAlCl3溶液、3mol/L硫酸、6mol/LNaOH溶液、培養皿

  三學情分析:本節內容具有基礎理論知識的特點,需要掌握的知識內容較多,且較為抽象,理論性‘聯系性較強。知識點之間環環相扣,學生容易混淆。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引導,使學生能條理清晰,有邏輯的予以掌握。另一方面,本節課所使用的資料及實驗等比較多。本節課因為有演示實驗,也是本章的第一次實驗,根據高一學生的心理特點,講授此課并不會顯得十分枯燥,但本節內容的目的是在實驗驗證的基礎上來幫助學生鞏固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實質的。若教師引導不好,往往易使實驗起到喧賓奪主的作用。因此,教師在講授本節內容時,一定要注意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讓其既動手練習,又動腦思考,從而激活他們的思維,使其認識上升到認知的高度,并鍛煉他們的抽象思維推理能力。因此,教師應注意合理安排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正確引導學生。指導他們刪繁就簡,學會舉一反三,更輕松有效的學習。

  四教學過程

  1、原子序數和周期性的概念的學習;運用生動的比喻—時鐘記時引出周期性的概念:這種周而復始、循環往復的現象,就稱為周期性。原子序數的學習則通過學習自學,歸納得出。

  2、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原子半徑、主要化合價的學習。通過投影,展示表格等直觀材料引導學生依次思考、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1)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2)原子半徑;(3)最高正價和負價;呈現怎樣規律性的變化?請學生總結并得出結論,教師予以糾正和補充。最后小結得出: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原子的電子排布、原子半徑和化合價均呈現出周期性的變化。

  3、元素金屬性、非金屬性的周期性變化。以及了解兩性氧化物和兩性氫氧化物的概念等幾個部分。

 。1)通過復習堿金屬元素與鹵素,引導學生回憶并得到元素金屬性、非金屬性強弱的判斷依據。

 。2)演示實驗A組鈉、鎂與水的反應。實驗B組鎂、鋁與鹽酸的反應鎂鋁6mol/L鹽酸學生做實驗。根據判斷依據得出結論金屬活動性順序:Na>Mg>Al再推廣展開到橫行縱列行與行之間,最終得出結論元素的金屬性也隨原子序數的遞增而呈現出周期性的變化。元素非金屬性則通過對表5—8的分析,通過學生與教師的共同探討,得出結論元素的金屬性也隨原子序數的遞增而呈現出周期性的變化。

 。3)兩性氧化物和兩性氫氧化物的概念的學習,通過概念的類比引出兩性氧化物和兩性氫氧化物的概念。可由酸性氧化物和堿性氧化物的概念類比引出。

  4、思考元素周期律的實質并小結。得出結論元素性質隨原子序數的遞增呈現出周期性的變化。這個規律叫元素周期律。是核外電子排布周期性變化的必然結果。這就是元素周期律的實質。

  五、學生學習方法:

  觀察法,分析法,推理歸納法。

  六、反饋練習(投影)

元素周期律 篇12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使學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原子半徑,主要化合價與元素金屬性、非金屬性的周期性變化。能力目標:通過對元素周期律的了解、掌握和應用,培養學生總結歸納及邏輯推理能力。情感目標: 使學生了解辯證唯物主義理論聯系實際的觀點,量變、質變的觀點。教學重點:原子的核外電子層排布,微粒半徑變化規律。教學過程 :引入:前面我們學習過鹵素和堿金屬元素。意識到元素之間存在著某種聯系,現在我們就一起揭示其內在的聯系,探究這種聯系的本質。我們按核電荷數由小到大的順序給元素編號,這種編號,叫做原子序數。顯然核電荷數=原子序數。教師提出要求:畫出1~18號元素原子結構示意圖,然后從核外電子排布、原子半徑、元素主要化合價幾個方面進行討論,尋找是否體現一定的規律性,若有規律是什么?學生活動:畫出1~18號元素原子結構示意圖,然后討論。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填寫表格表1原子序數電子層數最外層電子數達到穩定結構時的最外層電子數1~211 223~1021   8811~1831   88結論: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排布呈現  周期性  變化。表2原子序數原子半徑的變化3~10逐漸減小11~17逐漸減小結論: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原子半徑呈現  周期性  變化。表3原子序數化合價的變化1~2+1  03~10+1     +511~18-4   -1    0結論: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化合價呈現    周期性  變化。教師評價并播放元素周期律的動畫練習:1.比較微粒間半徑的大小 (1)Na、Mg、Al、Si、P、S、Cl (2)Na與Na+;Cl與Cl- (3)Na、Ca、H引導學生總結出比較微粒半徑的方法: 一看電子層數,二看核電荷數,三看電子數。2.列出具有10電子和18電子的微粒。小結: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原子的電子層排布,原子半徑和化合價均呈現周期性變化。板書設計 :第二節元素周期律一、元素性質的周期性變化 1.原子的電子層排布的周期性 2.原子半徑的周期性 3.化合價的周期性小結:微粒比較微粒半徑的方法:一看電子層數,二看核電荷數,三看電子數。 列出具有10電子和18電子的微粒。

元素周期律(精選12篇) 相關內容:
  • 《元素周期律》說課稿(精選2篇)

    一、說教材1、本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是新課程人教版《化學(必修II)》的第一章,也是選修化學的基礎。物質結構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學的重要理論知識,也是中學化學教學的重要內容。...

  • 《元素周期律》說課稿

    下文是關于化學《元素周期律》的說課稿范文。歡迎參考!《元素周期律》說課稿(一)說課我說課的課題是《元素周期律》。一、教材分析:教材的低位和作用,本節內容選自人教版化學2《必修》第一章《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第二節,本節教學安排...

  • 元素周期律(第一課時)教案

    教學內容元素周期律教學目標知識1.使學生了解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原子半徑、主要化合價的周期性變化規律2.認識元素性質的周期性變化是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周期性變化的結果,從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實質。...

  • 物質結構  元素周期律(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1、了解原子結構與元素性質的關系。2、能初步學會總結元素遞變規律的能力,具有把元素的性質、元素周期表的位置與元素組成微粒的結構初步聯系起來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的運用能力。...

  • 物質結構   元素周期律

    教材分析物質結構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學的重要理論知識,也是中學化學教學的重要內容.通過學習這部分知識,可以使學生對所學元素化合物等知識進行綜合、歸納,從理論進一步加深理解.同時作為理論指導,也為學生繼續學習打下基礎.本章內容雖然是理...

  • 第五章《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

    第五章《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期末復習講義(二)一、復習要求1.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實質及元素周期表(長式)的結構(周期、族)。2.以第3周期為例,掌握同一周期內元素性質(如:原子半徑、化合價、單質及化合物性質)的遞變規律與原子結構的關...

  • 元素周期律第一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使學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原子半徑,主要化合價與元素金屬性、非金屬性的周期性變化。能力目標:通過對元素周期律的了解、掌握和應用,培養學生總結歸納及邏輯推理能力。...

  • 組成物質的元素的教案(精選4篇)

    教學目標1、知道自然界的物質由100多種元素組成,從組成物質元素角度出發理解物質初步分類思想。2、知道組成人體、地球的主要元素。重點難點分析重點:單質和化合物的概念難點:區別單質、化合物、混合物課程資源的準備與開發教 學 預 設...

  • 元素教案(精選5篇)

    一、 教學目的要求:1. 了解元素的概念,將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一起來。2. 了解元素符號所表示的意義,學會元素符號的正確寫法,逐步記住一些常見的元素符號。...

  • 《元素》說課稿(通用6篇)

    一 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節課是“雙基”的重要組成部分。課程標準指出,初中化學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是構成學生科學素養的基本要素,是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將來適應現代社會生活打好基礎所必需的。...

  • 鹵族元素(通用7篇)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掌握性質變化規律2.了解鹵化銀的性質、用途及碘與人體健康等知識3.掌握鹵離子的檢驗及其干擾離子的排除4.聯系生產和生活實際,通過對鹵化物、海水資源及其綜合利用的介紹,了解有關鹵素的現代科技發...

  • 《元素》教學設計(精選5篇)

    一、教學目標1.了解元素的概念,將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一起來2.會正確區分元素和原子。3.了解元素符號所表示的意義,學會元素符號的正確寫法,逐步記住一些常見的元素符號。...

  • 碳族元素(精選8篇)

    教學重點:硅及其二氧化硅的化學性質教學過程:引入:本節主要學習硅及二氧化硅的化學性質。閱讀:教材硅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一段。講述:硅的分布與存在展示:硅單質的圖片閱讀:硅的物理性質一段講解:硅的物理性質。...

  • 元素教案

    一、 教學目的要求:1. 了解元素的概念,將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一起來。2. 了解元素符號所表示的意義,學會元素符號的正確寫法,逐步記住一些常見的元素符號。...

  • 《碳族元素》教案1

    硅及其重要的化合物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在學習碳族元素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硅的晶體結構、性質和用途。 能力培養:通過聯系碳的已學知識來學習硅的新知識,有助于培養學生對新舊知識進行歸納比較的邏輯思維能力;通過金剛石的結構,...

  • 高一化學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麻豆精产国品一二区灌醉 | 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 日本公交车上xxxxhd少妇 | 久久婷婷色香五月综合激激情狠狠做五月 | 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8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婷婷 | 国精品产品区三区 | 风间由美一区二区播放合集 | 成人毛片av在线 | h片在线 | 国产精品视频★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专区 | 狠狠躁天天躁无码中文字幕图 | 色天天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片 |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天堂 | 安眠药扒开女同学双腿玩弄 | 亚洲一区中文在线 | 国产肥熟在线高清观看 | 日本激情网 | 极品少妇被猛得白浆直流草莓视频 | 国产成人剧情AV果冻传媒 | 国产明星xxxx精品hd | 欧美狠狠插 |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牛牛 | 成人高潮片免费软件69视频 | 国产视频日本 | 国产二区一区 |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不卡 | 免费多国毛片在线播放 |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MV | 人人爽亚洲AV人人爽AV人人片 |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天天开心婷婷 | 日日日日操 | 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青青操天天干 | 又黄又大又色又爽又刺激的视频在线观看 | 久草视频免费 | 国产亚洲自拍av | 成人羞羞视频免费 | 巨大黑人xxxaaa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