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律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使學生初步掌握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原子半徑和元素主要化合價的周期性變化;認識元素性質的周期性變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周期性排布的結果,從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實質。
能力培養:通過元素周期律的推出及運用,初步培養學生抽象歸納以及演繹推理能力;在學習中提高自學能力和閱讀能力
科學思想:結合元素周期律的學習,使學生樹立由量變到質變以及“客觀事物本來是相互聯系的和具有內部規律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科學品質:從周期律的導出,培養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以及探求知識、不斷進取的優良品質。
科學方法:結合周期律的推出,使學生初步掌握從大量的事實和數據中分析總結規律、透過現象看本質、宏觀與微觀相互轉化等科學抽象方法。
重點、難點 元素周期律的實質。
教學過程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引言】我們已經學過了稀有氣體、鹵族、氧族和堿金屬幾個元素族的知識,了解到一個族內的元素性質相似,而族與族之間元素的性質不同。同一族內,我們學習了典型元素的性質,就可根據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推知族內其他元素的性質。對已發現的一百多種元素,如果我們能找到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和變化規律,對于我們掌握元素化合物的知識以及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都非常有幫助。如何研究元素間的內在聯系和變化規律?這就是本節課要研究的內容。
【板書】第三節元素周期律
回憶、再現這幾個元素族的知識及其研究方法。
理解:尋找元素間內在聯系和變化規律的必要性。
思考:如何找到元素間的內在聯系和變化規律。
理解、記錄。
做好知識的鋪墊。
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產生探求知識的欲望。
明確本節研究的內容。
續表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提問】研究元素及其化合物要從哪里入手?
【評價】同學們掌握得很熟。
【講解】人們在長期的生產斗爭和科學實驗中已經認識到,事物變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內部,因此研究元素間的相互聯系及其變化規律也必須從研究原子的結構入手。為了方便,人們按核電荷數由小到大的順序給元素編號,這種序號叫作該元素的原子序數。
【設問】氫是第一號,氦是第二號,原子序數與核電荷數有什么樣的關系?
【設問】用什么樣的化學用語能表示原子的結構?
【練習】請同學們畫出前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請三位同學分別在黑板上畫出1~2、3~10、11~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提問】通過1~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請同學們分析原子的核外電子層數、最外層電子數的變化規律。
【設問】如果我們對18號以后的元素繼續研究下去,同樣可以發現這樣的規律。我們應如何表述元素最外層電子排布的變化及其規律呢?
【歸納】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排布呈周期性的變化。
聯系所學元素化合物的知識,思考回答:從結構入手。
傾聽、理解事物變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內部。
理解原子序數的概念。
思考回答:原子序數與該原子的核電荷數相等。
思考,回答:原子結構示意圖。
三位同學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同學在筆記本上寫。
分析討論、互相補充后得出結論:原子序數從1~2的元素,即從氫到氦,有一個電子層,電子由1個增到2個,達到了穩定結構。從8~10號的元素,即從鋰到氖,有兩個電子層,最外層電子從1個遞增到8個,達到了穩定結構。從11~18號的元素,即從鈉到氬,有三個電子層,最外層電子也從1個遞增到8個,達到穩定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