鈉
4.鈉的物理性質
演示課本第28頁[實驗 2-1],請一位學生切割鈉(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強動手操作能力)。并指導學生閱讀鈉的物理性質的課文(提高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
5.鈉的化學性質
(1)與氧氣的反應
[提問]在空氣中,新切的鈉面上有什么變化?
演示:課文第29頁[實驗 2一2]并補充鈉在純氧中燃燒的實驗。
[總結]根據觀察到的現象及課文有關鈉與氧氣反應的內容,理解常溫下“發暗”,“燃燒黃色火焰”,“淡黃色”固體等關鍵的現象的根本原因,以理解促進記憶,并寫出相關的化學方程式
(黃色火焰)
(2)與硫等非金屬反應
[提問]根據鈉與氧氣反應的現象和鈉的最外層電子結構,推知鈉與氯氣、硫等反應,指出鈉與硫粉研磨,會發生爆炸,寫出相關的化學方程式。
(研磨易爆炸)
(劇烈燃燒)
(3)與水的反應
演示課本第29頁[實驗 2-3]前,提醒學生注意觀察鈉在水中變化的情況。
演示[實驗2-3],可利用多媒體投影,在一u形管中加入少量水后滴加1滴酚酞再加入一米粒大小的金屬鈉,投影于屏幕上,可使學生更清晰地觀察到實驗現象:“浮”(鈉浮在水面上),“熔”(熔為小球),“游”(迅速游動),“紅”(酚酞水溶液變紅)
[演示2-4],重點檢驗收集到的氣體。引導學生觀察產生有關現象的原因,培養學生從實驗現象分析得出結論的能力。
[討論]
①鈉的原子結構特點和水的組成,得到的結論是鈉置換出水中的氫,生成氫氣和氫氧化
鈉。
②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解釋鈉浮在水面上的原因(鈉的密度比水小),解釋鈉與水反應時,為什么熔成小球(反應放熱,且鈉的熔點低),解釋鈉熔成小球后為什么在水面上向各個方向迅速游動(反應生成的氫氣對其產生了推動作用)。解釋滴有酚酞的水為什么變紅(反應生成了氫氧化鈉使酚酞變紅)
③由此得出保存鈉的方法:隔水、隔空氣,而保存在煤油中(比煤油的密度大,且不溶于煤油)。
6.通過掌握鈉的物理和化學性質,說明鈉的主要用途,以幫助學生改進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實現結構→性質→用途相互滲透。
(四)總結、擴展
1.總結
鈉是主要的活潑金屬元素,它亦為堿金屬元素中最具代表性的元素,通過學習鈉的結構和性質,使學生進一步建立物質的結構決定性質的觀點。通過有關實驗現象得出結論,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與思維能力。
2.擴展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鈉可作為主要的工業原料,除課本介紹的用鈉制高壓鈉燈、與金屬鉀制成金屬原子反應堆的導熱劑、制貴重金屬外可補充制成鈉的氫化物—氫化鈉,并介紹它的結構特點及在現代工業和科技方面的用途。
八.布置作業
1.思考題
(1)鈉能在硫酸銅溶液中置換出銅嗎?
(2)鈉與水反應后所得的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 ;如欲滿足鈉離子與水的個數之比為1:100,則生成的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