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硫和氮的氧化物 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節的主題是了解環境污染的原因和樹立環境保護意識,教科書從空氣質量日報引出環境問題,最后教學內容落實到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對大氣的污染,給自然環境、人類的正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帶來的危害,以及防治環境污染的方法等。總體的思路是先弄清楚有關污染物的性質,然后讓學生了解引起大氣污染的原因,從而引導學生形成參與解決環境問題的意識。教材安排了三個內容:二氧化硫的性質;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的性質;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對環境的影響。在教學時可將本節教材分為兩個課時,第一課時主要學習二氧化硫的性質及其對環境的影響,第二課時主要學習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的性質以及它們對環境的影響,最后綜述酸雨對環境的影響以及有關的預防措施。
本節第一課時主要介紹二氧化硫的相關知識。教材從空氣質量日報引出二氧化硫,以此為基點對二氧化硫的漂白性等相關性質進行探討,同時簡要介紹了硫和三氧化硫。二氧化硫的氧化性和還原性對氧化還原反應理論的理解起著加深鞏固的作用。通過實驗探究,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能動性,提高其創新能力。
二、--思路
本節課通過空氣質量日報引入二氧化硫,讓學生初識so2,知道二氧化硫對環境和人體健康造成的危害。從而引起學生興趣,進而學習so2,通過實驗探究污染物so2的性質、并了解酸雨的成因。最后學以致用,對比舊知識探討二氧化硫與二氧化碳的鑒別。
三、教案
課題
二氧化硫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質;
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
了解可逆反應的概念及其特征;
了解so2對空氣的污染,酸雨形成原因、危害和防治方法。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演示實驗及學生設計實驗,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推理、歸納、實驗探究的能力,以及敢于質疑、善于類比和遷移的學習品質。
3.情感、態度、價值觀:
使學生了解so2對空氣的污染,引導學生關注環境問題,形成良好環境保護意識,珍愛家園——做地球的主人。
重點
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
難點
可逆反應
教學方法
1.實驗探究:通過學生探討、設計實驗,類比、歸納總結知識,形成系統知識體系。
2.啟發引導:引導學生將so2的漂白性與氯水的漂白作用比較;對so2的氧化性和還原性,啟發引導學生通過分析硫元素的化合價來理解。
3.多媒體輔助:采用多媒體展示圖片,增大課堂容量,增強課堂效果。
儀器、用品
na2so3固體、濃硫酸、品紅溶液、石蕊試液等;
礦泉水瓶、分液漏斗、試管、燒杯、酒精燈等;投影儀,多媒體。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引入:我們經常可以在電視或者報紙上看到這樣的空氣質量預報,大家看,在表中城市的主要污染物有哪些?
觀看ppt
回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
通過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提問: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會帶來什么危害?
講解: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
展示:酸雨危害環境圖片:
過渡:今天開始我們就來學習硫和氮的氧化物
板書:第三節 硫和氮的氧化物
提問:硫的氧化物有哪幾種?
板書:一、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1.二氧化硫
過渡:s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之一,那空氣中的二氧化硫從何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