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漢時期邊疆各族的發展和民族關系
⑶呼韓邪單于降漢和昭君出塞。
①后來,匈奴貴族發生內訌,出現五單于并立的局面,其中一部的呼韓邪單于降漢。
②公元前33年,漢元帝將宮女王昭君作為公主,遠嫁呼韓邪單于。
③昭君出塞,密切了漢匈關系,有利于經濟文化的發展與交流。
3.東漢時期匈奴的分裂,東漢與匈奴的關系。
①東漢初年,匈奴分裂為南、北二部;
②南匈奴內遷到河套地區同漢族雜居,并開始向農耕定居生活過渡;
③北匈奴進攻東漢,威脅著中原及河西、西域。
④公元73年和89年,東漢先后派大將竇固、竇憲出擊,大敗北匈奴,解除了北匈奴
對東漢和西域的威脅。
⑤北匈奴政權瓦解后,鮮卑族逐步西進,占據匈奴故地。逐漸發展成為又一個北方的
強大游牧民族。
三、西域各族
1.西域的“城郭諸國”
①西漢時西域有烏孫、車師、鄯善等三十六國,絕大多數分布在塔里木盆地邊緣的綠
洲地區。
②西域諸國多以城郭為中心,史稱“城郭諸國”。
2.西域的社會經濟
①西域各國大都以農業立國,也有一些以牧業為主,少數專門從事游牧。有的能自鑄
兵器。
②諸國人口多少不一,各國語言也不同,翻譯官在西域官職中占有重要地位。
四、張騫通西域
1.張騫兩次出使西域。
目 的
時間
意 義
第一次
為了聯絡西遷的大月氏共擊匈奴
公元前
138年
張騫是西漢政府開辟西域道路的第一人,促成了歐亞幾個文明的匯聚,司馬遷將此行稱為“鑿空”,他的勇敢堅毅精神為后世景仰。
第二次
擴大西漢的影響,加強西域各地和中原的政治經濟聯系
公元前
119年
漢朝與西域各國建立起友好關系。
2.西域與內地的經濟文化交流。
一些西域農作物引入中原栽培,西域的樂曲、樂器也傳入內地,而井渠法等則由屯田漢軍傳到西域,絲綢、冶鐵術還由西域西傳中亞其他地區。
①西域交通暢通以后,天山南北地區第一次與內地聯成一體。
②西域的葡萄、石榴、苜蓿、胡豆、胡麻、胡瓜、胡桃等陸續移植內地;西域的良馬、
駱駝以及各種奇禽異獸、皮毛制品,源源東來。
③中原大量的絲織品和金屬工具向西輸送,鑄鐵技術、井渠法也傳到西域。
④中原同西域乃至更遠地區之間經濟文化聯系日益密切,促進了西域社會的進步,也
豐富了中原的物質生活。
3.西漢與烏孫和親
①公元前1xx年開始,漢先后以宗室女細君、解憂嫁與烏孫王,同烏孫和親。
②解憂的女侍者馮嫽,具有政治才能,擅長外交,到烏孫后嫁給了烏孫右大將,人們
稱她為馮夫人。
③鳥孫王死后,其匈奴夫人所生之子烏就屠聚眾作亂。馮夫人受命前往,勸烏就屠罷
兵。烏就屠于是接受了漢朝的封號。一場即將爆發的戰爭被化解。
4.西域都護的設置
①公元前60年,西漢設西域都護,管理西域軍事、政治,保護商旅往來。
②西域都護的設置,標志著西域開始正式歸屬中央政權。
5.班超經營西域
①王莽統治時期,西域與內地的聯系中斷,匈奴勢力乘虛而入。
②公元73年,竇固擊敗北匈奴之后,漢明帝派班超經營西域,加強了對西域的管轄。
③班超在西域活動了30年,幫助西域各族擺脫了匈奴的束縛和奴役,密切了西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