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前夜的發展與遲滯
中國 西方
政治 封建專制統治空前強化,封建制度 資產階級革命發生,資本主義近代化國家
經濟 自然經濟占據統治地位,資本主義萌芽;重農抑商政策 開展工業革命,相繼完成向工業化國家的轉變
思想文化 文化專制,鄙薄科學技術,愚昧自大、固步自封 啟蒙思想興起
對外關系 閉關鎖國政策 瘋狂對外殖民擴張
思維激活
說一說 工業文明和農業文明的對比中,近代前夜的中國是怎樣的局勢?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做一做 (馬克思)“一個人口幾乎占人類三分之一的大帝國,不顧時勢,安于現狀,人為地隔絕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盡善盡美的幻想自欺。這樣的一個帝國注定最后要在一場殊死的決斗中被打垮。”明清時期,中國在世界范圍內由先進變為落后的原因有 ①封建專制統治日益腐朽 ②自然經濟依舊占統治地位 ③閉關鎖國 ④西方資本主義的飛速發展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c
核心問題突破
1、考點一: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的繁榮
學法指要:明清時期是中國農耕經濟的頂峰,其商品經濟的發展也進入繁榮時期,明確這一時期商品經濟繁榮的表現。
思維開放線 明清時期的商業繼續繁榮,主要表現:國內市場擴大,大量農產品和手工業品投放市場。區域間長途販運貿易發展較快。城市繁榮,北京和南京是全國性的商貿城市,全國還出現了數十座較大的商貿城市。商品經濟向農村延伸,江浙地區以工商業著稱的市鎮,蓬勃興起。也正是在小農經濟與市場的聯系日益密切,經濟空前地繁榮和發展的背景條件下,以徽商和晉商為代表的許多地域性商人群體涌現出來。
案例拓展園:明清時期國力強盛的主要表現有
①耕地面積擴大和人口增加 ②世界白銀產量的一半流入中國 ③是當時世界經濟和貿易的中心地區 ④國內生產總值的漲幅長期在世界占據領先地位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 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明清時期中國的農耕經濟走向鼎盛,出現了社會經濟全面高漲的局面。在1720-1820年,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在世界總值中所占比重的年增長率遠高于整個歐洲地區。所以,國內生產總值的漲幅長期在世界占據領先地位的說法不合史實,其他各項正確。
2、考點二: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和緩慢發展
學法指要:在封建社會內部成長起來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其本質特征就是雇傭勞動關系。明確這一歷史概念,清楚其產生的歷史條件,理解分析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的原因有哪些。
思維開放線 (1)概念:明朝中后葉,在一些經濟發達地區出現了為購買勞動力增值利潤而進行的商品生產以及以自由雇傭勞動為特征的工場手工業經營形式,這是一種前所未有的資本主義生產因素。其實質是農耕社會中孕育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