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前夜的發展與遲滯
a.出現了不少工商業繁榮的城市
b.白銀成為普遍流通的貨幣
c.制瓷行業中出現很細的技術分工
d.紡織行業中出現由“機戶”開設的機房
答案 d
解析 本題考查分析、理解歷史發展階段本質特征的能力。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經濟發達的江南地區,在絲織業等手工業生產部門出現 了“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的“機戶”,其中的“機戶”與“機工”的關系是雇傭與被雇傭的關系,這是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
例2(xx年,江蘇)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中后期有人作《醒世詞》描繪世態人情:“世間人睜眼觀見,論英雄錢是好漢。有了他諸般趁意,沒了他寸步也難。……人為銅錢,游遍世間。求人一文,跟后擦前。”
材料二 明中后期“奴富至數百萬,初晉紳皆丑之,而今則樂與之為朋矣”;“縉紳家之女(婚嫁)惟財是計,不問非類”。
——摘自《杯居漫錄》
材料三 明中后期上海人陸揖反對“財節則民可與富”的禁奢主張,認為“關越之易為生者,其大要在俗奢、市易之利,……使其相率而為儉,則逐末者歸農矣。”
——摘自《蒹葭堂雜著摘抄》
材料四 “大賈富民者,國之司命(掌握國家命脈)也”。
——摘自王夫之《黃書》。
請回答:上述材料反映了這一時期的怎樣一種社會風氣與觀念?結合當時歷史背景指出這種風氣與觀念的積極作用和消極影響。
答案 拜金、重商和倡奢。沖擊傳統等級觀念,刺激商品經濟發展;助長統治階級的腐朽傾向。(或激化階級矛盾)。
解析:本題考查閱讀理解,利用有效信息分析問題的能力,要求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分析歷史現象和歷史事物,并且提出較高的歸納、概括能力要求。
同步優化訓練
一、選擇題
明清時期,出現了社會經濟全面高漲的局面。請回答l~4題。
1.下列對該時期農業發展表述,不正確的是( )
a.生產技術基本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b.高產農作物的引進和推廣提高了糧食產量
c.廣泛植棉使民眾的衣食結構發生重大變化
d.耕地面積的增加解決了人口急增的壓力
2.明清時期,工商業發展的表現有:①私營工商業占據主導地位 ②白銀成為普遍流通的貨幣 ③江南地區市鎮群的出現 ④對外貿易空前活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下列事件對商品經濟的發展起促進作用的是( )①白銀的廣泛使用 ②私營手工業的發展 ③高產農作物的種植 ④一條鞭法⑤攤丁入畝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⑤
4.明清時期,私營手工業開始占據主導地位,產生的影響
a.個體農業和個體手工業的結合日益密切
b.促進了明清商品經濟的發展
c.使白銀成為普遍流通的貨幣
d.沖破了明清時期重農抑商政策的束縛
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手工業部門開始出現資本主義萌芽。請回答5~6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