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初期的外交
(3)日內瓦公約的達成:會議討論恢復印度支那和平問題。美國代表團極力阻撓印度支那問題的和平解決。當會議陷入僵局時,中國代表團團長周恩來就印度支那停止敵對行動提出合理建議,推動會議達成了《關于恢復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內瓦公約》。
(4)歷史影響:這是新中國首次以世界五大國之一的地位參加重要國際會議,中國代表團在會議上的積極作用,大大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聲譽。
2.出席萬 隆會議
(1)背景:亞洲、非洲民族解放運動高漲。
(2)召開:1955年蓬月,有共同遭遇的亞非29個國家政府首腦,在印尼的萬隆舉行國際會議,討論保衛和平、爭取民族獨立、發展民族經濟等共同關心的問題。
(3)意義:這是第一次沒有西方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亞非國際會 議,代表著國際舞臺上一種新興力量的崛起。針對帝國主義破壞會議的陰謀和各國間的矛盾與分歧,周恩來鮮明地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亞非會議加強了我國同亞非各國的聯系,會后,我國與更多的亞非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
典例剖析 【例3】在1955年萬隆會議上,周恩來總理代表中國政府提出了處理國家間關系的“求同存異”原則,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同。當時提出“求同存異”方針的背景主要是 ( )
a.亞非國家間經濟發展水平不同
b.亞非國家間宗教信仰不同
c.一些亞非國家存在著嚴重的邊界沖突
d.一些國家的代表在會議中提出“反對共產主義問題”
鞏固測試
1、新中國成立后,首先與中國發展外交關系的是( )
a.美國 b.蘇聯 c.英國 d.日本
2、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國之一的身份出現在國際政治舞臺上是在 ( )[來源:z__]
a.1951年 b.1 953年 c.1954年 d.xx年
3.周思來提出“求同存異”方針是在……………( )
a.日內瓦會議 b.聯合國大會 c.萬隆會議 d.亞太經合會議
4、下列關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表述,正確的是( )
①1953年由我國政府首先提出
②目的是積極發展同鄰近國家和新興民族獨立國家的友好關系
③運用這一原則成功解決了與蘇聯等國的建交問題
④在國際上產生 了深遠影響,成為解決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原則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5、1954年與中國一同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國家是 ( )
a.印度、越南 b.緬甸、越南 c.印度、緬甸 d.泰國、緬甸
6、新中國成立之初,在外交上堅定地站在社會主義陣營一 邊,這是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