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歷史教案 > 高中歷史教案 > 高一歷史教案 > 第23課 新中國初期的外交 教案(精選2篇)

第23課 新中國初期的外交 教案

發布時間:2023-08-03

第23課 新中國初期的外交 教案(精選2篇)

第23課 新中國初期的外交 教案 篇1

  第23課  新中國初期的外交了解新中國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動,理解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處理國際關系方面的意義。二、教材分析:本課敘述了建國初期新中國在復雜的國際環境中,確定了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在此政策的指導下,積極開展外交活動,同蘇聯等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同時積極謀求建立新的國際關系,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解決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并先后派代表參加日內瓦會議和萬隆會議,步入世界外交舞臺,發揮積極作用。三、教學目標:高考資源網1、知識與能力:(1)識記:獨立自主的外交方針;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日內瓦會議;萬隆會議。(2)理解:結合中國近代歷史和建國初期的國際環境,理解我國外交政策的制定。(3)運用:探究新中國獨立自主外交與舊中國屈辱外交的根本區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處理國際關系方面的意義;周恩來總理在萬隆會議上提出“求同存異”方針所起的作用。2、過程與方法:(1)通過情境再現,歷史比較、問題探究、合作交流等途徑,培養學生收集有效歷史信息、語言表達、團結協作的能力。(2)采用討論式,啟發式教學開展師生雙向交流活動。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新中國初期開展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與舊中國屈辱的外交有著本質的區別。(2)新中國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并成為解決國與國之間問題的基本準則。在日內瓦會議和萬隆會議上,我國提出正確的建議,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為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貢獻。四、教學重點、難點1、重點:獨立自主的外交方針;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出的意義。2、難點:建國初期制定外交方針的依據。五、 教學設計1、教學思路設計本節課以三個主題探究來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究性學習,突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通過有計劃、有組織的課前預習、課中質疑答疑等形式,實現師生教與學的有機互動,培養學生的分析、思考及實踐能力。同時注重史料的運用,幫助學生形成論從史出,以史為證的歷史思維能力。2、教學方法設計靈活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創設歷史學習情境與啟發式教學相結合,討論法與講述法相結合,探究式學習與接受式學習相結合。創設課堂思維情境、學生合作探究、教師點撥引導學生掌握新中國初期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3、教學情境設計通過多媒體來演示圖片、錄像等基本的歷史素材,創設歷史思維情境,形成探究核心,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形成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深刻理解,增強教學效果。4、學生評價設計(1)通過鞏固練習、測試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情況。(2)通過課堂提問、討論、辯論和撰寫歷史小論文等來考查學生收集處理歷史資料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歷史思維能力。六、教學準備:高考資源網1、學生準備:(1)課前預習,掌握基本史實。(2)按照教師布置的問題,自主搜集資料,與本組成員共同探究問題,準備課堂上交流。2、教師準備:(1)布置學習任務。(2)整合制作多媒體課件。(3)檢查學生準備的發言材料并提出修改意見。 七、教學過程[創設情景 確定目標] 師: 通過 上一個單元學習,我們了解到新中國成立后我國不斷加強民主政治建設和促進祖國統一,于此同時新中國還積極開展對外交往。這一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第五單元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首先我們一起來看一組圖片。(多媒體展示材料)圖片1: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簽訂時的情景;圖片2:19xx年《辛丑條約》簽訂時的情景;圖片3:袁世凱政府與日本簽訂“二十一條”的情景;材料4:1946年蔣介石政府與美國簽訂《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的情景。

  師:看了上面四幅圖片,同學們對舊中國的外交有何認識?

  生:討論發言。

  師總結:同學們剛才的回答很好,舊中國實行的是屈辱的外交,那么新中國實行了什么樣的外交政策,取得的哪些成就呢?學習了今天的內容,我們就會對這些問題有了明確的答案。

  [多維互動 主題探究]

  主題探究一:建國初期的外交形勢師:新中國成立后,我國面臨著什么樣的國際環境呢?(指導學生閱讀教材,討論新中國外交的有利條件、不利條件和國際關系最突出的特點。)生:回答略。師總結同時多媒體展示要點:      有利形勢:  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削弱歐亞人民民主國家的出現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高漲  不利形勢:  帝國主義國家對新中國充滿敵意美國對新中國封鎖、孤立、包圍特點:  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大陣營的對立師:新中國就是在這樣復雜的國際環境中開展自己的外交活動。為了維護中國的主權和尊嚴,為了中華民族的利益,新中國制定了什么樣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方針?主題探究二:獨立自主的外交方針高考資源網(多媒體展示)

  材料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政策的原則,為保障本國獨立、自由和領土主權的完整,擁護國際的持久和平和各國人民間的友好合作,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

  。------《共同綱領》

  材料二:本政府為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等項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本政府均愿與之建立外交關系。

  ------毛澤東的聲明 思考:上述兩則材料可以看出新中國外交原則是什么?學生討論后教師總結:正如同學們所說的新中國在開展外交時,始終堅持維護國家獨立、自由、領土主權完整以及世界和平的原則。這種原則,我們稱之為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原則。建國初期這種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原則具體表現為哪些基本的方針呢?這些方針實行又有什么意義呢?請同學們閱讀課文思考討論。

  內容

  含義

  意義

  “另起爐灶”     不承認舊的屈辱外交關系,而在新的基礎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關系。

  使我國改變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國際交往中獨立自主。

  “打掃干凈

  屋子再請客”

  先消除帝國主義在華勢力和一切特權,再考慮與西方國家建交。

  鞏固了新中國的獨立與主權,奠定了與世界各國建立平等互利外交關系的基礎。

  “一邊倒”

  堅定不移地站在社會主義陣營一邊。在國際交往中不致處于孤立地位。在學生分組討論的基礎上師總結,并用多媒體展示要點: 師:對于新中國成立伊始究竟應當走什么外交路線個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我國政府應當一邊倒,也有人認為應當在美蘇兩大陣營之間走中間路線,你同意哪一種,談談你的看法? 生:分組辯論:師:在這種外交政策方針的指引下,外交戰線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新中國成立初期開展了哪些外交活動?取得了哪些突出的外交成就?生:通過閱讀課文總結、回答。由此進入主題探究三。主題探究三:建國初期的外交成就

  1、同蘇聯等17國建立友好關系

  師:多媒體展示中蘇建交的圖片、錄像。

  生:概括中蘇建交的概況。師:中蘇建交后雙方又簽訂中蘇友好條約。那么它與舊中國簽訂的不等條約有什么不同呢?請大家來看兩段材料。

  (多媒體展示材料)

  材料1:為保全俄國水師在中國北方海岸得有足為可恃之地,大清國大皇帝允將旅順口、大連灣暨附近水面租與俄國,……在俄國所租之地以及附近海面,所有調度水路各軍,并治理地方大吏,全歸俄管……

  ──中俄《旅大租地條約》(1898年3月)

  材料2:締約國雙方同意一俟……不遲于一二年末,蘇聯軍隊即自共同使用的旅順口海軍根據地撤退,并將該地區的設備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現時大連所有財產,凡為蘇聯方面臨時代管或蘇聯方面租用者,應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接收。

  ──中蘇《關于中國長春鐵路、旅順口及大連的協定》(1950年2月)

  思考:對比兩則材料說明清政府與新中國的外交政策有何根本區別?對中國產生了什么不同影響。

  生:回答。

  師:同學們剛才說的都很好,清政府實行屈辱的外交政策,使國家喪失了大量的主權;新中國實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新中國不僅要同世界上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發展友好關系,還要同意識形態不同的鄰國、新興民族國家發展友好外交關系。在此過程中新中國提出了什么樣的外交方針呢?由此引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2、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師:請同學們閱讀課文并結合周恩來總理訪問印度、緬甸的照片和錄像思考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如何提出?后來措辭又如何不斷修改完善的?生:討論。師: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出不僅在當時起了積極作用,而且對今天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請同學們結合屏幕上的兩則材料思考這一問題。材料1: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早已載入中國憲法,是中國長期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礎,也體現在中國與160多個國家的建交公報中。50年來,中國努力實現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此基礎上發展同世界各國的友好合作關系。——錢其琛在紀念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50周年的國際研討會上的講話。材料2:半個世紀以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經受住了歷史的考驗,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成為指導國際關系的基本準則,為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穩定,促進國際關系的健康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唐家璇外長在xx年6月28日會見印度報業托拉斯記者約瑟夫時的談話。生:思考、討論。師: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標志著新中國外交的成熟;它是我國處理國與國之間相互關系,參與國際事務所遵循的一項基本原則;它為開創中國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礎;在世界上也產生深遠的影響,成為解決國與國之間問題的基本準則。新中國除積極發展和一些國家的友好關系,還參加了一些國際性會議,以便進一步打開外交局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中國在日內瓦會議上的表現。3、參加日內瓦會議師:日內瓦會議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召開的?中國代表團發揮了什么作用呢?請同學們閱讀課文并結合中國代表團參加會議的投影照片思考回答?生:答略。師:日內瓦會議上,中國代表團發揮了重要作用,請同學們回憶1919年中國參加了什么國際會議,在這兩次國際會議上中國外交表現有何不同?為什么?生:分組討論,回答。師總結:日內瓦會議是新中國第一次以五大國的身份參加的國際會議。中國在會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它充分說明了新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這在舊中國的外交史上是絕對沒有的。新中國不僅在日內瓦會議上發揮了積極作用,在亞非萬隆會議的表現更是非同凡響。4、參加萬隆會議師:下面請同學們觀看一段萬隆會議的錄像,思考下面兩個問題:(1)萬隆會議的特點是什么?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國代表團在當時的情況下,為什么一定要參加萬隆會議?

  (2)針對會上一些國家或者出于對新中國不了解或者在帝國主義國家的唆使下攻擊中國代表團的情況,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提出了什么方針?含義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

  生:討論回答

  師總結:突出強調求同存異的含義,并用多媒體展示要點。

  同:共同的遭遇、共同的任務和要求。異:社會發展階段不同,經濟發展水平不同、政治體制不同,意識形態不同。

  會后,我國與更多的亞非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

  師:下面請同學們一起來演個歷史劇,一組扮演萬隆會議上的周恩來,一組扮演記者采訪周恩來,并就采訪內容寫通訊稿。

  (通過角色扮演,加深學生對“萬隆會議”的理解。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語言、文字表達能力。)

  生:每組推出一個代表進行表演。

  師:剛才兩位同學表演的非常好,通過剛才兩位同學的表演我們對萬隆會議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

  [知識整合 歸納提升]師: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新中國初期的外交,從建國初期的外交風云變幻中你得到了哪些認識和收獲,或者還有什么問題,咱們大家來共同探討一下。學:討論發言,整理主要觀點。師: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還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新中國的外交從根本上改變了舊中國屈辱的外交局面。那新中國成立初期,外交工作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取得了這些成就的原因有哪些?師:(引導學生歸納)取得這些成就的原因中最根本的一條就是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它是中國外交的基本出發點。不管國際風云如何變化,新中國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成功地維護了國家的主權和尊嚴,開拓了中國外交的新局面,新中國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國際舞臺。冷戰結束后雖然和平與發展成為世界潮流,但是地區沖突、局部戰爭時有發生。請同學們想一想,隨著中國經濟和國力的不斷增強,中國將以什么樣的姿態面對未來的世界呢?生:討論、回答。師:同學們說的對,中國將來強大了,也一定要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承擔起更大的責任和義務,發揮更大的作用,為世界和平與發展,為人類的進步事業做出越來越大的貢獻。[鞏固練習 及時評價]高考資源網選擇題:1.新中國外交政策成熟的標志是a.  1949年《共同綱領》中宣布的原則         b.1953年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c.1955年“求同存異”方針的提出          

  d.20世紀70年代形成的關于三個世界的劃分2.新中國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國身份參加的會議是a.亞非國際會議                             b.日內瓦會議         c.第二xx屆聯合國大會                     d.雅爾塔會議3.建國初期,中國實行的獨立自主外交方針中,使中國改變了半殖民地的地位的是     a.另起爐灶                              b.一邊倒         c.一條線、一大片                           d.和平共處五項原則4.亞非會議上,中國代表團提出了求同存異的方針。這里的“同”包括①相同的遭受殖民侵略的經歷。 ②維護民族獨立,發展民族經濟的共同要求。  ③相同的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  ④加強合作、保衛和平的共同的愿望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5.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實行的獨立自主外交方針之一是“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它的含義是a.不承認國民政府建立的一切舊的屈辱的外交關系b.清除帝國主義在我國的殘余勢力,取締帝國主義在華的一切特權c.堅定地站在社會主義陣營一邊d.團結世界各國人民6.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外交實行了“一邊倒”的政策,主要是a.發展與鄰國的關系                             b.重點發展與亞洲國家的關系c.重點發展與社會主義國家的關系                  d.發展與第三世界國家的關系7.1949年,《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的簽訂所產生的最深遠的意義在于a.加強了中蘇兩國的友誼                     b.有利于中國經濟的恢復和發展c.打破了帝國主義封鎖中國的政策           d.鞏固了中蘇兩國的團結8.萬隆會議中,中國提出的什么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a.另起爐灶             b.一邊倒        c.一大片           d.求同存異非選擇題:9.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處理國際關系方面發揮了怎樣的積極作用?[延伸探究 發展評價]1、研究課題:(1)新中國外交成就展:通過各種渠道搜集與新中國外交成就相關的圖片、資料、郵品等,舉行小型展覽會。(2)《我看新中國初期的外交》:根據自己的愛好、層次從不同角度進行論述,字數不限。(注:兩個任選一個。)2、分組辯論:正方:“弱國無外交”。反方:“無論強國、弱國、大國、小國,都有外交,且外交上都一律平等” 。高考資源網

第23課 新中國初期的外交 教案 篇2

  第23課 新中國初期的外交教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二戰后世界形勢的特點;新中國的外交政策;建國初期的外交方針;新中國同蘇聯等國建交;新中國同鄰國和新興民族獨立國家發展友好關系;中國代表團參加日內瓦國際會議;中國代表團在萬隆亞非會議上的積極貢獻。

  (二)能力目標:

  1、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新中國外交的背景和目的,回顧中國所處的國際環境和中國國內建設任務,分析新中國初期的外交政策和方針,培養學生把歷史內容放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進行分析評價的能力,并提高學生知識遷移能力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2、通過引導學生對比新中國外交與舊中國外交的不同,培養學生運用歷史比較方法,鑒別歷史知識的能力和比較問題的能力。

  3、引導學生歸納新中國成立初期外交方針的內容和意義,歸納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使學生掌握利用表格概括、歸納歷史問題的方法。

  (三)態度、價值觀目標:

  1、通過對新中國外交政策的外交成就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到新中國在復雜嚴峻的國際環境中,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積極開展外交活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從根本上改變了舊中國外交的屈辱局面,顯示了中國人民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和愛好和平的愿望。

  2、通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到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和贊揚,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成為處理與國相互關系的準則,新中國為建立新型、平等、和諧的國際新秩序作出了重大貢獻。

  3、通過中國代表團參加日內瓦會議、亞非會議內容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到新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斷提高,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重點、難點分析

  1、重點分析:

  (1)本節重點是新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國奉行的外交政策是由新中國的社會主義政權性質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所決定的,也與新中國成立初期所面臨的國際形勢有著密切聯系。新中國外交政策的特點充分體現在新中國初期的外交活動中。因此,重點掌握這一內容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本節其它內容,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也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2)本節的另一重點是新中國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標志著新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它是我國處理與國之間相互關系、參與國際事務所遵循的一項基本原則,為開創中國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礎。同時,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確立新型的國際關系作出了重大貢獻,受到世界各國的廣泛贊揚。深刻理解這一內容也有利于理解今天的中國外交和觀察當今國際事務。

  2、難點分析

  本節難點是對新中國初期制定“一邊倒”外交方針原因的分析,以及對此方針的評價。要正確理解“一邊倒”的方針,必須分析建國之初國內外復雜的形勢。

  三、課時安排: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提問:1949年10月有什么重大的歷史事件發生?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點明即新中國的成立。接著進一步提問:新中國的“新”新在何處?教師總結為:實現了民族的獨立;人民當家作主,成了國家的主人;從發展方向上看,是社會主義性質的國家。引入課題:今天,我們還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看新中國的“新”那就是外交。

  新與舊是相對而言的,那么舊中國的外交是什么樣的外交?得出結論:舊中國的外交是屈辱的外交。可列舉的史實有: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那么,新中國開拓了怎樣的外交新局面?有人說外交是一種政治智慧,那就讓我們一起來領略新中國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智慧吧!

  (二)讓學生快速閱讀本節內容,包括小字部分及黑體字的材料,然后回答一組題目。

  第一組題目:

  1、  本節課提中的時間限定“建國初期”是指1949年到1955年。

  2、在建國第一年里,有17個國家與新中國建立外交關系。

  3、規定了新中國外交政策的原則的文件是 《共同綱領》 ,它是 1949 年的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 會議上通過的,具有 臨時憲法 的性質。

  4、概括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的四項基本方針。

  內容

  含義

  意義

  “另起爐灶”

  不承認舊的屈辱外交關系,而在新的基礎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關系

  使我國改變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國際交往中獨立自主

  “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

  先消除帝國主義在華勢力和一切特權再考慮與西方國家建交

  鞏固了新中國的獨立與主權,奠定了與世界各國建立平等互利外交關系的基礎。

  “一邊倒”

  堅定不移的站在社會主義陣營一邊

  在國際交往中不致孤立

  “團結世界人民”

  積極爭取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及資本主義國家的人民

  鞏固發展和平力量,擴大我國的國際影響

  第二組題目:

  1、  第一個同新中國建交的國家是 蘇聯 。

  2、  新中國第一次以世界上五大國的地位參加的會議是 1954 年的日內瓦會議。

  3、  新中國成立初期面臨的是一個什么樣的國際環境?

  (1)有利條件:①資本主義體系被嚴重削弱。②社會主義超出一個國家的范疇,形成了一個世界體系。③亞非拉的民族解放運動日益高漲。④中國人民革命的勝利,鼓舞了世界人民的反帝斗爭和民主革命運動。

  (2)不利條件:美國妄圖憑借強大的經濟和軍事實力,積極推行侵略政策和戰爭政策。美國不甘心在中國的失敗,頑固堅持與中國人民為敵的立場,嚴重威脅著中國和亞洲的和平與安全。

  第三組題目:

  1、  建國初期國際關系最突出的特點是 社會主義陣營 和 資本主義陣營 的對立和激烈斗爭。

  2、  新中國建立后奉行 獨立自主的和平 外交政策。

  3、  新中國成立初期外交工作取得了哪些成就?

  時間 成就 意義

  1949.10—1950.10 與蘇聯等17個國家建交 打破了美國的外交孤立政策

  1953年 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標志新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

  1954年 參加日內瓦會議 新中國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國身份參加

  1955年 參加萬隆會議 加強了我國同亞非各國的聯系

  第四組題目:

  1、新中國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原則是  為保障本國獨立、自由和領土主權的完整,維護國際的持久和平和各國人民間的友好合作,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和戰爭政策 。

  2、新中國剛剛成立時,美國和一些帝國主義國家對中國采取政治上 不承認 、經濟上 封鎖 、軍事上 包圍威脅 的政策。

  3、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內容是 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 、 互不侵犯  、 互不干涉內政、

  平等互利 、 和平共處 ,是 周恩來 在 1953 年的 中印 談判中首次提出的。

  4、第一次沒有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國際會議是 1955 年召開的 萬隆 會議,會上中國代表團團長周恩來提出了 “求同存異” 方針。“同”是指 都曾遭受過殖民主義的壓迫 ,“異”是指 思想意識和社會制度不同 。

  (三)學生討論,解答問題。

  1、與舊中國外交比較,新中國外交的特點是什么?新中國成立初期為什么要實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提示學生從政權性質、外交政策的根本目的、國際環境、近代中國的屈辱外交史這幾個方面來考慮)

  分析總結:

  (1)、新中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獨立自主的人民民主專政國家。

  (2)、《共同綱領》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外交政策的原則,體現了實行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根本目的。為了保障本國的獨立、自由、和領土的完整,維護國際的持久和平和各國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和戰爭政策。

  (3)新中國成立時,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國家不承認新中國,對新中國采取敵視政策。

  (4)新中國成立時,社會主義已經成為一個體系;亞非拉人民的民族解放運動日益高漲,贏得了民族獨立。為新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創造了有利的國際環境。

  (5)新中國成立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沒有獨立自主的外交,受盡帝國主義的凌辱。

  啟示:一個國家的外交政策由政權的性質、國家利益、國際環境和國家的綜合國力決定。

  2、建國初期為什么實行“一邊倒”的外交方針?如何評價?

  分析總結:

  (1)原因:①由社會制度決定:要么走社會主義道路,聯合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要么走資本主義道路,依附于帝國主義陣營;中間道路行不通,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政治方案早已被中國的歷史所淘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又決定了勝利后必然走上社會主義道路。走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歷史的必然選擇,這種社會制度上的傾向性,決定了新中國外交戰略上的傾向性,必然是倒向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一邊。 ②由建國初期的安全和建設的客觀要求決定;新中國經濟十分落后,中國共產黨首要的任務是進行經濟建設,又無經濟建設經驗,而且需要有穩定的和平環境,而新中國誕生后,帝國主義不甘心失敗,有可能進行武裝干涉。這些情況便決定了中國從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方面獲得援助的必要性。沒有這種國際援助,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就不能鞏固。這是新中國安全和建設所提出的客觀要求。面對美蘇對峙的態勢,要獲得強有力的國際援助,必須表示明朗的外交態度。 ③由中國與美蘇的關系決定:建國后,中國面臨的國際形勢是嚴峻的。美國采取敵視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策,除支持國民黨蔣介石盤踞中國臺灣,阻止恢復我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之外;還入侵朝鮮,揚言要把戰爭擴大到中國;并干涉印度支那國家內政,支持法國殖民主義者鎮壓印度支那人民,對中國南方邊陲的安全構成重大威脅。面對來自朝鮮半島、中國臺灣海峽和印度支那半島三個方面的戰爭威脅,新中國必須在國際上尋找強有力的支持,同時又要廣交朋友,堅持獨立自主的立場,以免受制于人。與之相反,中國共產黨與蘇聯奉行共同的意識形態,自建黨以來一直在外交上采取與蘇友好的立場。北伐戰爭時,蘇聯是當時唯一援助中國解放戰爭的國家。蘇聯又是第一個援助中國反對日本侵略者的國家。”

  (2)含義:倒向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一邊,但并不意味著無條件地倒向蘇聯一邊,或是與美的絕對對抗。事實上,中國在聯蘇的同時,始終沒有放棄獨立自主的原則立場;在抗美時,也存在一定條件下講和的一面。

  (3)評價:積極:使新中國在保障人民革命勝利成果、保衛和平、維護獨立與主權的斗爭中不會處于孤立境地。消極:作為特定時代的產物,也有一定的消極作用。由于明確了倒向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一邊,在對外關系上就不可能不受該陣營的制約,所以在獨立自主的行動上多少受到限制。在實施過程中照搬了蘇聯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給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帶來了負面影響。

  3、你認為國家與國家之間應該建立一種什么樣的外交關系?為什么?

  分析總結:

  (1)建立平等,互利的,互相尊重基礎上的外交關系才可以持久。

  (2)關系: 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必備條件、基礎、核心;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貫徹五項原則的保證;

  平等互利——共處的條件;

  和平共處——出發點和結果

  (3)意義:五項原則的提出在國際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被廣泛認為是解決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標志著新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因為它是在我國實行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前提下提出的,既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利益又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可)。唯有建立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的國家關系最可靠,最有生命力,最能促進國際局勢的穩定與健康發展。遵循這些原則,社會制度不同的國家也能和睦相處,違背這些原則,社會制度相同的國家也會發生尖銳對抗。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建立新型、平等、和諧的國際新秩序作出了重大貢獻,受到世界各國的廣泛贊揚。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自首倡至今,經過幾十年的國際風云變化的考驗,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成為當今公認的現代國際法和處理現代國際關系的共同準則,是處理國與國關系的最好方式,也是建立國際新秩序的基礎。例如,在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時,遭到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反對。在朝核問題上,正是因為中國奉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堅持對話代替對抗,不干涉朝鮮內政,所以在六方會談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得到國際社會的肯定。

  (四)小結:

  補充:本節課我們學習了新中國在建國初期,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形勢,在正確的外交政策和方針的指導下,我國開拓了一系列的外交新局面,使我們通過外交,看到了新中國的前途、光明和未來。

  (五)作業:

  課后練習題。

  預習第二節內容,整體感知新中國的外交。 

第23課 新中國初期的外交 教案(精選2篇) 相關內容:
  • 高一歷史-新中國初期的外交復習教案

    一、教學目標目標內容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識記理解運用獨立自主的外交方針外交方針的主要內容;中蘇建交、《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簽訂。...

  • 第23課 新中國初期的外交

    第23課 新中國初期的外交課標要求:了解新中國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動,理解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處理國際關系方面的意義。教材分析:本課敘述了建國初期新中國在復雜的國際環境中,確定了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在此政策的指導下,積極...

  • 《新中國初期的外交》教案

    一、新中國初期的外交【課標要求】:1、了解新中國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動和政策。2、理解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處理國際關系方面的意義。3、感受新中國為建立平等、和諧的國際新秩序做出的巨大貢獻,增強民族自信和自豪感。...

  • 必修1第五單元《新中國初期的外交建樹》-

    一、課程標準了解新中國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動,理解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處理國際關系方面的意義。二、教材分析在人教版新課程教材中,為了更好地體現新中國外交的階段特征,編者分三個階段編寫了《現代中國的外交關系》。...

  • 新中國初期的外交

    教學準備教學目標一、知識與能力識記:1.外交方針的主要內容;中蘇建交、《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的簽訂。2.周恩來于1953年12月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3.日內瓦會議;萬隆會議。...

  • 新中國初期的外交教學設計

    第23課 新中國初期的外交一、課標要求:了解新中國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動,理解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處理國際關系方面的意義。二、教材分析:本課敘述了建國初期新中國在復雜的國際環境中,確定了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在此政策的指導...

  • 新中國初期的外交

    教學目標:識記外交方針的主要內容;中蘇建交。周恩來于1953年1 2月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日內瓦會議;萬隆會議重點: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出的意義難點:建國初期復雜的國際環境對制定外交方針的影響。...

  • 必修1第26課《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精選2篇)

    案由:xx年9月黑龍江實行了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新形勢下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最有效,是擺在我們教師面前急需解決的問題,為了適應新課改的需要,我在《世界多極化趨勢》這一節課中嘗試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所謂合作學習教學模式是指將全...

  • 古代中國的商業經濟教案(精選2篇)

    【以詩說史】……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北朝民歌《木蘭辭》部分《木蘭辭》講的是北朝時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從這首詩歌里可以看出北朝時期在商業上的特點之一,是商品買賣都有固定的場所,很不方便。...

  • 高一歷史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美女被遭强高潮网站不再 | WWW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 | 成人软件在线观看 | 亚洲一区 | 亚洲啪啪综合AV一区 | 嫩草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欧美黑人喷潮水 | 天天夜碰日日摸日日澡性色av | 亚洲欧美婷婷五月色综合麻豆 | 国产精品伦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999高清 | 色婷婷综合中文久久一本 | 特级淫片女子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 妓女嫖客叫床粗话对白 | 国产精品秘入口A级一区二区 | 精品96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无 |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99 | 精品久久日产国产一区 | 国产香蕉97碰碰视频碰碰看 | 亚洲日本欧美天堂在线手机版 | 亚洲一区二区欧美 | 国产超碰久久av青草 | 欧美日韩午夜群交多人轮换 |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性色avq | av在线播放一区二区三区 | 黄色av网址大全 | 精品日韩av| 欧美日韩在线视频首页 | 青青草原国产 |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性色avq | HEYZO高清中文字幕在线 | 嫩草成人在线 | a级免费大片| 国产免费a | 国产精品影 |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一 | 在线看片无码永久免费aⅴ 99国产亚洲 | 八个少妇沟厕小便漂亮各种大屁股 | 色2014av| 日韩成人在线视频 | 国产精成人品日日拍夜夜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