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
2.嚴重的失誤(探索的中段)[來源:]
(1)1958年,在急于求成和片面強調經濟建設發展速度的思想指導下,“大躍進”運動在全國迅速展開,全國農地大辦人民公社。
(2)“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使得以高指標、瞎指揮、浮夸風和“共產風”為主要標志的“左”傾錯誤嚴重泛濫開來,造成社會生產力的極大破壞。
3.初步糾正失誤(探索的后段)
1960年冬,中共中央決定對國民經濟實施“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調整是核心),到1965年,國民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
4.經濟建設成就
武漢包頭鋼鐵基地、設備制造基礎行業、新修鐵路八千公里、石油已經實現自給。
大躍進運動——1958年下半年,在毛澤東和黨的領導下,全國范圍內大辦工農業,片面追求經濟建設的高速度,不斷地大幅度地提高生產計劃指標,給國民經濟帶來巨大混亂和損失的一場經濟活動。大躍進運動的主要表現:工業——“以鋼為綱”,大煉鋼鐵,趕英超美。農業——“以糧為綱”,盲目制訂糧食生產指標、提出“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大刮浮夸風(弄虛作假)。
人民公社化運動:在“大躍進”浪潮中,全國農村一哄而起,大辦人民公社。在沒有經過試驗的情況下,只用一個多月全國就基本實現公社化。同年底,全國74萬個農業合作社合并為2.6萬個人民公社。人民公社的“一大”,是指規模大,一般都有4000多戶;也指經營范圍大,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二公”:指通過收回農民的自留地、家禽家畜等,同時分配上大搞平均主義實行公共食堂,提高公有化程度。
人民公社社員出工不出力:頭遍哨子不買帳;二遍哨子伸頭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時期的一些錯誤口號:
(1)又是大國又是窮國,不躍進行嗎?落后二百年,不躍進行嗎!——毛澤東。(2)在兩年內建成一個像樣的共產主義。(2)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3)一天等于20年。(4)踏翻地球頂破天。(5)螞蟻啃骨頭,茶壺煮大牛,沒有機器也造火車頭。(6)全省七天實現煤氣化,三天實現超聲波化。(7)稻堆堆得圓又圓,社員堆稻上了天。撕片白云揩揩汗,湊上太陽吸袋煙。
三.“十年動亂”中的國民經濟(1966—1976,“文革”時期)
1.嚴重的經濟破壞
經濟計劃被廢置;調度管理陷癱瘓;經濟運行失控制;
交通運輸多堵塞;工礦企業管理亂;市場供應很緊張。
2.曇花一現的經濟整頓
(1)周恩來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時的整頓:恢復規章制度;堅持按勞分配;經濟有了起色。(2)四屆人大一次會議:1975年1月,重申四個現代化的宏偉目標,確定周、鄧為核心的國務院領導人員。
(3)鄧小平主持中央和國務院日常工作時的整頓:鐵路整頓突破;經濟恢復發展;“四人幫”的阻撓;經濟再遭破壞。
3.失去發展機遇
(1)從20世紀70年代起,正是國際局勢趨向緩和,許多國家經濟起飛或持續發展的時期。(2)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響,中國拉大了發達國家的差距,從而失去了一次極其寶貴的發展機遇。
“文化大革命”動亂十年,在經濟上,只是國民收入就損失人民幣5000億元。這個數字相當于建國30年全部基本投資的80%,超過了建國30年全部固定資產的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