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課 世界多極化趨勢
(1)召開:1961年,在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舉行,有25個國家出席。
(2)會議內容:①通過了《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宣言》②確立了獨立、自主、不結盟、非集團的基本原則和宗旨。
(3)意義:標志著不結盟運動的正式誕生。
(4)不結盟運動的含義:不結盟的含義不是消極的中立,而是要積極地反對殖民主義和霸權主義,主張用和平共處代替“冷戰”,實行全面徹底裁軍,銷毀核武器。
3.不結盟運動興起的歷史意義
標志著第三世界國家以獨立的力量登上了國際政治舞臺,開始改變由超級大國和西方國家決定世界事物的局面,有力地沖擊著戰后美蘇兩極對峙格局,使世界格局向多極化方向發展。
到今天為止,不結盟運動已經擁有115個成員國,覆蓋了全世界近2/3的國家和1/2的人口。不結盟運動的形成,標志著第三世界國家以獨立的姿態登上了國際政治舞臺,并從根本上沖擊著當時以美蘇為主的兩級世界格局。
思考題:在1971年第26屆聯合國大會上,由于第三世界國家的支持,中國得以沖破美國設置的種種障礙,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這件事情說明了什么?
“二戰”后初期的聯合國實際上為美國所把持,成為美國推行霸權主義的工具,但隨著亞非拉一些民族獨立國家的誕生,這種局面逐漸被打破。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一方面表明第三世界力量的強大,開始在世界舞臺上發揮著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國綜合國力的提高。
與此同時,從50年代中期開始,中蘇關系開始惡化,1968年蘇聯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同年阿爾巴尼亞退出華約,1969年蘇聯軍隊入侵中國黑龍江珍寶島。社會主義陣營日趨瓦解。1971年第26屆聯大上,在廣大亞非拉民族獨立國家的支持下,中國成功地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中國在世界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歐共體的成立,日本經濟的崛起,不結盟運動的興起,中國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這一切都有力地沖擊著美蘇主宰的兩極世界格局,推動著世界日益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
課堂小結:
在本節課中,歐共體的成立,日本的崛起,不結盟運動的興起和中國的振興分別沖擊著戰后美蘇兩極對峙的格局,這是美國不愿意看到的史實,正如美國總統尼克松在1971年在堪薩斯城假日旅館的講話中所言:“現在,美國不再是從經濟角度來說的世界頭號國家,超群的世界國家,也不再僅僅有兩個超級大國,當我們從經濟角度和經濟潛力來考慮問題時,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它們是美國、西歐、蘇聯、中國,當然還有日本!闭沁@些挑戰,共同推動著世界多極化趨勢的不可逆轉。
板書設計:
一、歐洲共同體的形成
1.歐洲共同體形成的背景
2.歐洲共同體形成的過程
3.歐洲共同體形成的影響
二、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大國
1.日本經濟崛起的原因
2.日本經濟發展的表現
3.影響
三、不結盟運動的興起
1.興起的背景
2.第一次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
3.不結盟運動興起的歷史意義
課堂習題:
1.《歐洲煤鋼共同體條約》文本用的是荷蘭紙張、德國墨水、法國印刷術,由比利時和盧森堡裝訂,附著意大利制作的飄帶。這說明了( )
a.分別利用了各國最先進的技術 b.體現了各國分工合作精神
c.象征著六國的合作 d.說明文本制作工序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