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課 鴉片戰爭
理解例題:“經濟上的暴力強制”是近代歷史上外國對華關系的一個重要特征。就連外國人也承認在華洋商“個個都是大惡棍”,美國公使承認:“我們的國旗曾經用來庇護在中國的所有流氓。”外國政府“庇護”在華外國人所依據的是( )
a、永久居住權 b、海關管理權 c、領事裁判權 d、片面最惠國待遇
(2)、片面最惠國待遇:其后果是破壞了中國的經濟自主權
“片面最惠國待遇”是指一國在通商、航海、稅收和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給予另一國享受現時或將來任何第三國同樣的一切優惠、特權或豁免權等待遇。最惠國待遇的取得需有條件和根據,一般是相互的。但中國與外國簽訂的條約,往往只片面規定締約外國享受最惠國待遇,而中國則無對等權利,因而是片面的。而且只要一國從中國取得侵略權益,其他各國根據“利益均沾”均可獲得。
(3)、允許外國在通商口岸租賃土地房屋居留等特權:其后果是為以后列強在中國設立“租界”提供了借口和便利。
3、1844年,美、法兩國脅迫清政府簽訂《望廈條約》和《黃浦條約》,攫取了更多的侵略權益。
(四)、影響:中國社會的深刻變化
1、政治上:中國社會性質的變化,中國由一個主權領土完整的國家逐漸開始淪為
2、經濟上:中國 開始解體,中國被迫卷入 。這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商品經濟的發展,有利于 的興起。
3、思想上:中國一部分知識分子探求新知,尋求強國御悔之道,萌發了一股“ ”新思潮
(如林則徐、魏源提出了“ ”)
4、中國社會矛盾的變化: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矛盾,變為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而 的矛盾,成為個中國社會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5、中國革命性質和革命任務的變化:中國人民的革命任務,由反對本國的封建統治,轉變為反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和反對本國封建統治的雙重革命任務,中國進入了 革命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