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課 辛亥革命教案
a.帝國主義、封建主義是中國革命最主要、最兇惡的敵人
b.民族資產階級沒有力量領導中國民主革命取得勝利
c.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勝利果實
d.在帝國主義時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資產階級共和國的道路行不通
治方面是否結束了舊的政治制度、經濟上是否建立了新的經濟形態和思想上是否建立了與新的政治、經濟相適應的思想文化。辛亥革命雖然沒有推翻中國的封建制度,但它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即結束了舊的政體。
【問題】中國同盟會建立后,組織發動的一系列武裝起義相繼失敗。19xx年爆發的武昌起義迅速獲得成功,并引發了全國性的革命高潮。革命為什么能首先在武昌取得成功呢?
提示:革命斗爭能否成功是由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決定的。思考此類問題思路一定要開闊,既要想到根本原因,也不能忽視直接原因。
1.武漢地區自然經濟解體較早,這一地區交通便利,煤鐵資源豐富,民族資本主義產生較早,發展也較快,民族資產階級力量較為強大。
2.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資產階級的力量不斷斗大,形成了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群體,為資產階級革命的發動提供了階級基礎。
3.武漢地區深受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人民有著強烈的斗爭精神,為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較好的群眾基礎。
4.四川發生的保路運動迫使清軍調動,造成武昌清軍守備力量薄弱。
5.革命黨人長期在武漢地區進行起義的準備工作,起義的時機已經成熟。
6.熊秉坤、金兆龍等革命黨人有著較強的革命主動精神,在計劃泄露、形勢危急的情況下,自行聯絡,提前起義,很好地把握住了機會。
【問題】《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革命性、民主性和局限性
1.革命性與民主性
①在政治上,它不僅宣判了清王朝封建專制統治的死刑,而且以根本法的形式廢除了中國延續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政治體制。
②在思想上,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樹立民主共和合法的觀念。
③在經濟上,確認資本主義關系為合法,有利于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和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
④在思想文化上,利用《臨時約法》規定的集會、結社、言論、出版自由,紛紛組織黨團和創辦報刊,大量介紹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為新文化運動創造了條件。
⑤在對外上,強調中國是一個領土完整、主權獨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啟發愛國主義精神,防止帝國主義侵略。
⑥在國際上,在二十世紀初年的亞洲各國中,是一部最民主、最有影響的資產階級民權憲章。
2.局限性:《臨時約法》沒有規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綱領,也沒有具體涉及關系到“民生”的土地問題,帶有很大的階級局限性,在某些地方甚至是孫中山舊三民主義的倒退。
【問題】辛亥革命與武昌起義的關系
1.區別
①辛亥革命是指20世紀初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領導的一場資產階級革命運動,包括革命思想的傳播、革命團體及政黨的建立、武裝斗爭等。
②因武昌起義發生在舊歷辛亥年,人們把武昌起義稱為辛亥革命(即狹義的辛亥革命),同時又把孫中山領導的這場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全過程稱為辛亥革命(即廣義上的辛亥革命)。
2.聯系
①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推動了武昌起義,武昌起義又使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達到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