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課 近代中國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動
c .1853年的《順德縣志》載:“女布(指土布)遍于縣市,自外洋以風火水牛運機成布,舶至賤售,女工幾停其半。”
d. 1850年,美國駐廈門領事說:“這里對棉織品的需要,和在廣州上海一樣,長期受到限制。”
解析:c 自然經濟逐步瓦解的過程是“紡與織”“耕與織”分開的過程,根據這個“原理”,查看材料,即可得出。
例2.(08江蘇,5)張之洞說:“臣愚以為華民所需外洋之物,必應悉行仿造,雖不盡斷來源,亦可漸開風氣。”這表明他主張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興辦近代軍事工業
c.創辦近代民用工業 d.學習西方自然科學
解析:c 張之洞屬洋務派的代表人物,沒有涉及到西方政治制度,a不對。“華民所需外洋之物,必應悉行仿造”,所以b不對,d沒涉及。
例3.(08全國卷i,14)洋務運動時期,有一類企業是“由官總其大綱,察其利病,而聽該商董等自立條議,悅服眾商”。采用這種經營管理方式的企業是( )
a.江南制造總局 b.輪船招商局 c.發昌機器廠 d.耶松船廠
解析:b 根據題中信息判斷此類企業應屬于官督商辦類型。a項是洋務運動時期官辦軍事工業,是洋務派創辦的規模最大的軍事企業;c項屬于民族資本主義工業;d項屬于外商創辦企業。b項是洋務運動的最早、規模最大的民用工業。
例4.18.(寧夏,30)表2 1870-19xx年中國一些進口貸物占總進口值的百分比
年份
棉布
金屬和礦物
機械
1870
28.0
5.8
——
1880
24.9
5.5
——
1890
20.2
5.7
0.3
1900
21.5
4.7
0.7
1910
14.7
4.3
1.5
表2反映出
a.中國對工業產品需求量減少 b.西方列強對華資本輸出擴大
c.近代中國工礦企業發展壯大 d.中國的傳統手工業衰敗沒落
答案:c 解析:從表中可以看出,除機械進口稍有增長外,1870-19xx年我國對棉花、金屬和礦物的進口呈現下降的趨勢,這反映了我國自身工礦企業的發展,客觀上抵制了外國資本的經濟侵略。
例5.(08上海歷史,共同部分36) 1840年英國對中國發動了鴉片戰爭,有學者在談到這次戰爭之后中外交往的歷史時曾說:“在鴉片戰爭以前,我們不肯給外國平等待遇;在以后,他們不肯給我們平等待遇。”
問題:(13分)
(1)“我們不肯給外國平等待遇”指的是什么?(2分)
(2)簡要敘述中國在19世紀是如何受到“不平等待遇”的。(9分)
(3)你如何評價這位學者的觀點?(2分)
解析:
本題是材料評論題,主要考查對法國大革命中《人權與公民權利宣言》的認識。解題的關鍵是全面正確的釋讀材料,材料一反映了自由平等思想,但未涉及婦女的公民權,材料二表達了婦女的民主權利,這也是材料一未涉及的。評價時首先對材料一的進步性作出評價,再據材料二指出其局限性和不足。
答案要點:
(1)清朝前期盲目自大,實行閉關鎖國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