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課 近代前夜的發展與遲滯
材料三明中后期上海人陸楫反對“財節則民可與富”的禁奢主張,認為“吳越之易為生者,其大要在俗奢、市易之利,……使其相率而為儉,則逐末者歸農矣。”
——《蒹葭黨雜著摘抄》
材料四 “大賈富民者,國之司命(掌握國家命脈)也。”——王夫之:《黃書》
上述材料反映了這一時期的怎樣一種社會風氣與觀念?結合當時歷史背景指出這種風氣與觀念的積極作用和消極影響(10分)
答案:(10分)拜金、重商和倡奢。沖擊傳統等級觀念,刺激商品經濟發展;助長經濟階級和腐朽傾向(或激化階級矛盾)。
【課時訓練】
一、單選題
1.下列關于明清農業發展狀況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雙季稻得到大面積擴種 b.玉米蕃薯等高產作物被引進
c.糧食產量增長,經濟作物增多 d.耕地面積日益縮小
2.明清江南五府地區市鎮大量興起的原因,不包括
a.交通便利 b.手工業產品的集散地 c.靠近政治中心 d.經濟重心所在
3.以下各項最能說明資本主義萌芽產生的是
a.“共計一坯工力,過手七十二,方克成器.”b.“東北半城皆居機戶,郡城之東皆習機業.”
c.“機戶出資經營,機匠計工受值,原屬相需,各無異議.”d.“工匠各有專能,匠有常主.”
4.資本主義萌芽與傳統手工業區別的有①是否為市場的需要,為購買勞動力增殖利潤而進行生產②勞動者是否被集中在一起從事生產③生產過程中是否是雇傭關系④生產過程中是否出現勞動力的出賣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下列關于清朝閉關鎖國政策的評述,不正確的是
a. 使中國與世界潮流隔絕 b. 是清朝在遭到外來威脅時采取的自我保護政策
c. 造成了中國日益落后于世界 d. 促進了國內手工業規模的擴大和商業的發展
6.明清時期國力強盛的主要表現有①耕地面積擴大和人口增加 2世界白銀產量的一半流入中國 ③是當時世界經濟和貿易的中心地區 ④國內生產總值的漲幅長期在世界占據領先地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7.明清時期,“衣食租稅”的土地經營盛行,主要是因為( )
a.“重本抑末“的傳統政策的影響 b. 明清政府對工商業的嚴格限制
c. 投資商業風險大 d.經營土地風險小,獲利高
8.“(晚明上海)棉布盛行,富商巨賈操重資而來市者,白銀動以萬計……以故牙行奉布商如王侯,而爭布商如對壘。”材料反映出明代( )
a.工商業市鎮興起 b. 農產品出現商品化趨勢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