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課 鴉片戰爭
珠江 → 廈門 → 定海 → 白河口→退回廣東
第二階段:1841.初——1842.8 東南沿海戰事
占香港島 → 定海 → 鎮海 → 吳淞 → 下關江面
⑵結果:1842.8,清政府戰敗,屈辱求和。簽訂《南京條約》及其附件。
① 割地:香港島 ② 賠款2100萬銀元
③ 開埠通商(廣廈福寧上)④ 協定關稅
割地賠款,破壞了中國領土主權,加重了人民負擔。
“五口通商”、“關稅協定”則破壞了中國貿易權和關稅自主權,反映了英國發動侵華戰爭的根本目的。
⑶影響:
①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災難
②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遭破壞
③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中國軍民的抗爭:鎮江滿族將領海齡、三元里人民抗英
鴉片戰爭爆發后,愛國官兵英勇抵抗,像陳連升、關天培、裕謙、陳化成、海齡等;各地人民也自發抗敵,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尤其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的勝利,揭開了近代中國人民反侵略斗爭的序幕,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
三、鴉片戰爭的繼續——第二次鴉片戰爭
1.原因:
⑴19世紀50年代世界資本主義迅速發展要求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根本)
⑵英法美等國不滿足既得侵略利益,提出“修約”遭清政府拒絕(直接)
2.概況:
⑴1856年英軍進攻廣州——英法聯軍攻陷廣州城——建立廣東巡撫衙門(以柏貴為首的中國近代最早的地方傀儡政權)——1858年奪大沽,進逼天津。俄、美、英、法先后迫使清政府簽訂了《天津條約》。
⑵1859年英法再襲大沽——1860年占天津——入北京,焚毀圓明園——簽中英、中法《北京條約》,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
3.影響:
⑴中國喪失了大片領土和主權;
⑵清政府開始被列強控制,中外反動勢力公開勾結,共同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
⑶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備注:
1、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半殖民地:相對于殖民地而言,它是指一個國家形式上有自己的政府,但是實際上在政治、經濟等各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國殖民主義的控制和奴役的社會形態。
半封建:相對于完全封建而言,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統治和自然經濟占主導地位,實際上社會狀態已逐漸近代化,資本主義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斷發展壯大。
2、 閉關鎖國政策
鴉片戰爭以前清政府實行的一種政策。并不意味著完全封閉國門,在清朝,它是指把對外交往和貿易完全置于清政府的嚴密監控之下。清初,為孤立鄭成功等反清力量,清政府曾兩次下令實行海禁。后來中外貿易只留下廣州一處。并實行“公行制度”,即由專門的行商壟斷對外貿易。
材料一
林則徐上道光帝折中指出:
(鴉片)流毒于天下,則危害甚巨,法當從嚴。若猶泄泄視之,是使數十年后,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
材料二
中國禁煙運動“給了我們一個戰爭的機會……可以使我們終于乘戰勝之余威,提出我們自己的條件,強迫中國接受。這種機會也許不會再來,是不可能輕易放過的。”
——《安德魯•韓德森致拉本特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