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鴉片戰爭導學案及答案
a、自然經濟對外國商品的抵制 b、英國商品傾銷僅限于五口及東南沿海地區
c、清政府繼續實行閉關政策 d、鴉片輸入增加削弱了國人的購買力
4.右圖中描繪的是18世紀末、19世紀初中國某一城市的商館的情景,商館前的廣
場上,美國、英國等國家的國旗迎風飄揚。這個城市應當是( )
a、上海 b、北京 c、南京 d、廣州
5.閱讀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1792年,英國以給乾隆皇帝祝壽為由,派馬戛爾尼使團前往中國,并致函兩廣總督,通報此事。
英方在信函中說,英國國王為了“與中國皇帝發生友誼,并增進兩國之邦交,擴充兩國人民之商業”,決定派遣馬戛爾尼使團來華。使團攜帶有英國國王贈送給中國皇帝的許多精美禮物,以表達英國國王的真誠心意,從而“發揚兩國之得益,建立兩國永久之協和”。兩廣總督向朝廷上呈的信函譯文稱,英國國王命“馬戛爾尼前來,帶有貴重貢物進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慕順之心。惟愿大皇帝施恩遠夷,準其永遠通好,俾中國百姓與外國遠夷同沾樂利”。
――摘編自《清史編年》等
材料二 乾隆皇帝接見馬戛爾尼使團后,在給英方的回信中說:“咨爾國王,遠在重洋,傾心向化。朕披閱表文,詞意盹懇,具見爾國王恭順之誠,深為嘉許。爾國王表內懇請派一爾國之人住居天朝,照管爾國買賣。此則與天朝體制不合,斷不可行。其實天朝德威無被,萬國來王,種種貴重之物,梯航畢集,無所不有。然從不貴奇巧,并無更需爾國制辦物件。”
又據爾使臣稱,欲求相近珠崇山峻嶺地方小海島一處,商人到彼,即在該處停歇,以便收存貨物。天朝尺土俱歸版籍,疆址森然。即島嶼沙洲,亦必劃界分疆,各有專屬。此事尤不便準行。
――摘編自《清實錄》等
(1)根據材料一,指出在陳述兩國關系方面,兩廣總督上呈的譯文與英方信函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4分)
(2)結合所學知識,說明馬戛爾尼使團訪華的英國國內背景。(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