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課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教學設計
合作探究:
(1)請學生閱讀課本,概括戰后日本經濟發展經歷了哪兩個階段?每一個階段經濟發展的具體原因是什么?
(2)日本作為一個彈丸小國,在戰后迅速從廢墟中崛起,其中有哪些經驗值得中國以及其他發展中國家借鑒?
探究結論:
(1)第一個階段,戰后初期,經濟恢復發展時期。
經濟恢復的主要原因有:戰后進行社會改革;美國的大力扶植;朝鮮戰爭的影響。表現:國民收入超過戰前。
第二個階段,50—70年代,經濟高速發展時期。
經濟高速發展的主要原因:制定適合國情的經濟發展戰略;重視投資教育;更新設備,引進技術、發展新型工業;發展外向型經濟。表現: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
(2)學生討論后回答,教師進行總結:堅持改革開放,制定適合國情的經濟發展戰略;要大力發展教育,培養人才,積極引進先進的科技,大膽創新,善于學習;要善于抓住機遇,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參與國際競爭等等。
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隨著日本經濟實力的增強,日本開始謀求在國際舞臺上發揮獨特的作用,不斷擴大其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要改變其“經濟大國,政治小國”的形象。80年代,日本提出了謀求政治大國的目標。
2.走向政治大國的日本
結合課本上學思之窗的思考題,引導學生認識到,經濟實力的迅速增加,使日本具備了謀求政治大國地位的物質基礎,80年代中曾根政府正式提出了謀求政治大國的目標,其核心思想是克服戰敗國心態,培養國民的大國意識,提高日本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
多媒體顯示:關于日本的一組圖片,引導學生關注現實問題。
日本入常 小泉參拜靖國神社 日本新教課書
從目前日本所擁有的經濟、軍事和政治實力來看,日本成為政治大國似乎只是個時間問題,值得我們思考的是,日本在成為政治大國以后將如何發展,是走向和平,還是給世界帶來危險,讓我們有一些憂慮和不安。這些行經必須引起包括日本人民在內的世界人民的高度警惕。
過渡:現在我們已經分析了導致多極化出現的兩個政治力量,而這兩個政治力量都是資本主義國家,那么接下來,我們一起分析一下,除資本主義國家之外的其他政治力量的變化。回到我們本節課的線索,我們關注一下第三股新的政治力量——第三世界國家,現在同學們閱讀書本124頁,了解不結盟運動的興起、形成及發展和影響。
三、不結盟運動的興起
1.不結盟運動興起的原因
先閱讀教材p124第一自然段,然后概括出不結盟運動的原因:二戰后民族解放運動的蓬勃發展;新獨立的亞非國家希望團結起來,聯合反殖、反霸,推動政治經濟的發展。
2.不結盟運動的形成及發展
多媒體顯示:
不結盟運動的創始人 不結盟運動的標志 不結盟運動的會議場景。
說出不結盟運動的時間、地點、創始人、內容(政策、任務及綱領)。
創始人:南斯拉夫總統鐵托、埃及總統納賽爾、印度總理尼赫魯。
形成標志:1961年,第一次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在貝爾格萊德舉行。
政策:非集團、不結盟
首要任務:反對美蘇超級大國霸權主義
行動綱領: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
3.不結盟運動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