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課戰后資本主義的新變化學案
重點:戰后資本主義新變化的表現
難點:對戰后資本主義新變化原因和性質的分析
課前自主學習
1.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黃金時期"是指20世紀四五十年代至________年代初.導致該現象出現的經濟理論是________________。
2.從20世紀70年代初起,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出現了___________現象,之后,各國逐漸發展“混合經濟”。該經濟的特點是將______________與______________相結合。______________與______________并存。
3.“新經濟”這一概念源于______國,它是在經濟全球化形勢下的一種以______________為基礎、以______________為主導的新的經濟增長模式。
課堂合作探究
知識點一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
1960年,日本制定《國民收入倍增計劃》,提出xx年之內國民生產總值和個人國民收人增長一倍。并規定了實現這一目標的相應配套措施。二戰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制定經濟計劃的原因是什么?它與社會主義國家蘇聯的“五年計劃”一樣嗎?
1.戰后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從二戰結束到20世紀70年代初期,美、英、法、德、日等國普遍奉行國家干預經濟的政策,實行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并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
2.戰后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影響:在20世紀50—70年代初出現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經濟得到較快增長,通貨膨脹率和失業率相對較低,社會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3.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地位:這種國家干預經濟的政策是對傳統的主張自由放任的經濟理論的變革。在資本主義國家中關于國家干預的爭論主要集中在干預程度的問題上。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節,已經成為當代資本主義經濟制度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4.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變化:20世紀70年代,美歐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出現“滯脹”現象,各國立即適當減少國家對經濟的干預。英美等國逐漸發展出一種將政府干預與市場相結合的、國有制與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經濟”。
【例1】當代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采取的經濟政策中與羅斯福新政基本內容相同的是 ( )
a.推行國有化 b.加強政府對經濟的宏觀管理
c.制定經濟計劃 d.加大科技投入
【變式題l】20世紀五六十年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進入“黃金時期”的原因是( )
①實行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
③凱恩斯理論的應用 ④推行社會福利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n①②③④, ,
知識點二 建立“福利國家"
二戰后,英國率先宣布建立福利國家實行從“搖籃到墳墓”的福利。通過立法以制度保障公民的社會權利,如何看待這一現象?這與中國現行的社會保障事業是否相同?
1.“福利國家"概念
源于19世紀中葉的歐洲,現代福利國家則是20世紀的產物。它是指國家運用社會保障政策和社會福利開支,來保障個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經濟安全,并保證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較好的社會服務。
2.“福利國家"出現的原因
二戰后,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為縮小貧富差距,減少因貧困引發的社會問題,進行了政策調整,使“福利國家"發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