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后資本主義的新變化》教學設計
一、三維目標
知識目標:1、了解戰后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采取的措施;2、理解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福利國家、第三產業、“新經濟”的概念。
能力目標:1、能夠運用戰后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的措施來理解戰后出現的新變化;2、全面認識戰后資本主義的新變化,培養辯證思維能力。
情感態度目標:通過對戰后資本主義濟濟發展的周期性和調整的分析,認識到人類社會發展的共性,從而正確看待社會主義探索的調整。
二、教學核心內容:
教學重點:了解戰后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采取的措施。
教學難點:如何全面認識戰后資本主義新變化。
三、課時安排:一課時
四、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引導討論法、活動探究、講練結合和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教學設計】
(一)導入
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
開始于1961年,歷時約xx年,耗資255億美元。在工程高峰時期,參加工程的有2萬家企業、200多所大學和80多個科研機構,總人數超過30萬人。
這項重大的科技活動是以誰主導的?二戰后的美國為何有如此實力從事如此龐大的耗費巨資的工程,這體現出二戰后資本主義哪些方面的新變化,讓我們來學習新課。
(二)推進新課
一、 戰后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師生合作回憶上節內容:羅斯福新政最深遠的影響是什么?為什么?
不僅開創了美國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新模式,同時在戰后影響西歐各國也普遍進入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1.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私人壟斷組織與資本主義國家政權相結合的資本主義。
19世紀末產生,經羅斯福新政,凱恩斯倡導,到二戰后有了進一步發展。
材料分析:
一位西方的歷史學家指出:到了20世紀70年代以后,“曾經在戰后(二戰)廣泛受到信奉的凱恩斯理論(即國家干預經濟的理論),頭一次遭到了人們的懷疑”。
【合作探究】:
1.戰后,凱恩斯理論為什么會”廣泛受到信奉“?
2.為什么在20世紀70年代又”遭到了人們的懷疑“?
1.(1)羅斯福新政運用國家干預經濟的方式,使美國擺脫危機
(2)戰后20年,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盛行凱恩斯主義,出現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
2. 20世紀70年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普遍出現“滯脹”
什么是滯脹?
表現:生產停滯;通貨膨脹;物價猛漲
簡單介紹:1973年石油危機
面對這種困境,各資本主義國家如何解決?
調整:建立政府干預與市場相結合,國有制與私有制相并存的“混合經濟”
過渡:隨著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資本主義進入戰后經濟發展的黃金時代,但貧富分化問題也越來越嚴重。西方國家又是如何處理這個問題的?
二、 建立 “福利國家”
播放材料:
20世紀80年代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社會有一張梯子和一張安全網,梯子用來供人們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網則用來防止人們跌入深淵”。
【合作探究】:
材料中的“梯子”和“安全網”是指什么?
建這張“安全網”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緩解貧富懸殊帶來的矛盾
內容:建立包括醫療保健服務、養老、住房、失業保 險、教育在內的福利制度
特點:覆蓋面廣,低收入階層受惠多
實質:國家干預社會財富的分配
播放材料:
一名叫漢斯的德國公民,現年56歲,由于長期失業成為社會救濟對象。他一家5口人,每月可從社會保障局領到1255歐元的現金作為生活費。他家750歐元的房租和醫療健康保險均由政府支付。如果加在一起這個家庭每月的實際收入超過歐元。目前,德國職工的月平均工資是2800歐元,實際收入并不比領取社會救濟的人多多少。況且,每年換季時,領取救濟金的人還能再得到幾百歐元的服裝補貼。如果生活上仍有困難,可以申請額外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