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的手工業經濟學案
南北朝,發明了灌鋼法。
北宋,用煤作燃料冶鐵,提高了爐溫,加速了冶煉進程,提高了生產效率。
3、陶瓷業
⑴原始時代,有彩陶和黑陶。早期瓷器是一種釉陶,又稱原始青瓷。
⑵商代中期到東漢晚期,是陶發展到瓷的過渡階段。www.
⑶東漢末期的青瓷器釉色光亮、質地純凈。東漢時期,瓷器的生產技術達到成熟階段。
⑷唐代,制瓷業已經成為獨立的生產部門。越窯的青瓷和邢窯的白瓷享有盛譽,形成“南青北白”兩大系統。江西的景德鎮和四川大邑的白瓷也名列前茅。唐代晚期,長沙銅官窯首創釉下彩繪,并把繪畫和詩文用于瓷器裝飾。
⑸唐宋以來,瓷窯遍布全國,瓷器風格眾多。河北定窯,河南鈞窯、江西景德鎮窯、浙江龍泉窯、陜西耀州窯聞名天下。
⑹元代,江西景德鎮瓷窯發展成為全國的制瓷中心,燒制出白地藍花的青花瓷器。
⑺明中后期,又在青花瓷的基礎上,燒制出多種彩瓷。五彩瓷為其中的代表。
⑻清代,康熙年間,發明了粉彩瓷器工藝,其燒制技術在雍正時期達到登峰造極的水平。清代還發明了琺瑯彩,色彩鮮艷,效果如同油畫。唐宋以來瓷器成為中國經“海上絲綢之路”外銷的重要商品,這條對外貿易路線也因此被稱為“瓷路”。
【合作探究】
古代中國手工業發展的特點
1、中國傳統社會長期存在農耕為主兼營副業的自給自足的手工業經濟。
2、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官營手工業、民營手工業和家庭手工業就成為古代中國手工業三種主要經營形態,代表中國古代手工業水平的則是官營和專業的私營手工業生產。
3、在漫長的自給自足自然經濟時代,家庭手工業占有相當的比重。家庭手工業生產對于穩定小農經濟起到一定作用,但技術落后、生產分散,妨礙了市場發育。
【本課測評】
一、選擇題
( c )1、下列現象出現的先后順序是
①用絲做衣料 ②私營紡織作坊興起
③出現自由勞動力市場 ④棉花種植推廣到閩粵地區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d、①④③②
( b )2、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的青銅器風格雖迥異于中原,但其工藝可媲美于中原青銅器最鼎盛的
a、夏商時期 b、商周時期 c、周秦時期 d、秦漢時期
( b )3、東漢時期杜詩發明的水排是一種
a、直接用來冶鐵的工具 b、利用水力鼓風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