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初期外交教學設計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
7.23新中國初期外交
【教學目標】
目 標
內 容
知識與能力
過程
與方法
情感態度與
價值觀
識記
理解
運用
獨立自主的外交方針
新中國的外交方針;新中國初期的外交成就
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新中國外交的背景和方針,回顧中國所處的國際環境和中國國內建設任務,培養學生把歷史內容放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進行分析評價的能力,并提高學生知識遷移能力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通過對新中國成立初期國際形勢和新中國外交政策特點和基本方針的學習,培養綜合分析把握歷史事件之間相互聯系的能力。使學生能對所學內容進行較為全面的比較、概括和闡釋能力。
論從史出
問題探究
概括闡釋
情境再現
通過對建國初期國際環境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分析,使學生認識黨和政府能夠面對紛繁變幻的國際形勢,從國家利益和世界人民利益出發,制定成熟的外交政策;通過通過對建國初期外交成就的概括和分析,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意義
步入世界外交舞臺
日內瓦會議;萬隆會議
【教材結構及重點難點】
一、獨立自主的外交方針
1.新中國的外交方針
2.新中國初期的外交成就
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
1.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
2.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意義
三、步入世界外交舞臺
1.日內瓦會議
2.萬隆會議
重點: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難點: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什么成為處理國與國關系的基本準則
【教學方法】
本節課主要采用談話講述法和應用史料進行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應用啟發式談話法既符合學生的心理發展特征,也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歷史思維能力。注重通過指導學生研習史料,運用史料為證據,培養學生的分析、評價和辨偽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索和創新精神。
【導入新課】
我們黨的國家領導人在近日訪問亞非各國時指出,要發揚雙方的傳統友誼,推進雙方的互利合作,特別強調要在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下,堅持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處理與他國的關系。如何理解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怎樣提出的?由此導入新課。
【講述內容】
一、獨立自主的外交方針
1.新中國的外交方針
二戰后世界局勢發生了哪些深刻的變化?學生看書后回答。“二戰”使世界形勢發生了深刻變化的表現主要是: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嚴重削弱,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除美國外都遭戰爭重傷;社會主義形成了世界體系,歐亞人民民主國家和蘇聯形成社會主義陣營;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日益高漲,許多國家擺脫了殖民枷鎖,贏得了獨立;中國革命沖破了帝國主義戰線,鼓舞了世界人民反帝斗爭和民主革命。
這一時期國際關系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最主要的成就是什么?學生思考后回答.二戰后,因為整個世界日益形成“兩大陣營”的格局,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個陣營的對立和激烈斗爭成為二戰后初期國際關系最突出的特點。最主要的成就是中國革命沖破了帝國主義戰線建立勒新中國。
面對國際形勢的變化,剛剛誕生的新中國該制定什么樣的外交政策,書寫中國外交史的新篇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