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初期外交教學設計
提問:五項原則的提出有什么重大意義?為什么標志著新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
2.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意義
新中國成立僅四年就提出了著名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國際上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被廣泛認為是解決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標志著新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學生思考后,教師概括指出:這是因為,唯有建立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的國家關系最可靠,最有生命力,最能促進國際局勢的穩定與健康發展。遵循這些原則,社會制度不同的國家也能和睦相處,違背這些原則,社會制度相同的國家也會發生尖銳對抗。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自首倡至今,經過幾十年的國際風云變化的考驗,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成為當今公認的現代國際法和處理現代國際關系的共同準則,是處理國與國關系的最好方式,也是建立國際新秩序的基礎。
三、步入世界外交舞臺
新中國步入50年代取得的最主要的外交成就時是什么?(日內瓦會議和萬隆會議)
1.日內瓦會議
參加日內瓦會議是我國在50年代中期外交方面取得的新成就之一,在這次會議上,新中國不僅第一次以世界上五大國的地位參加,而且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以周恩來為首席代表的中國代表團,在會上施展了杰出的外交才能,推動了會議的進展,終于達成了《關于恢復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內瓦協議》,實現了印度支那的停戰,結束了法國在這地區多年的殖民戰爭,日內瓦會議是印度支那三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里程碑。日內瓦會議阻止了美國企圖直接干涉印度支那的計劃,打亂了美國從朝鮮、中國臺灣、印度支那三條戰線威脅新中國的戰略布署。中國代表團對協議的達成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顯示了新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重要地位,大大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聲譽。.
2.萬隆會議
新中國成立后不僅加強同蘇聯為處的社會主義國家的關系,也努力發展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1955年4月18日至24日,亞非獨立國家在印尼萬隆舉行亞非國際會議.中國派出以周恩來為首席代表的代表團出席會議.這是亞非歷史上第一次沒有殖民國家參加的、由亞非國家自己討論共同關心的國際問題和亞非國家的發展問題的會議.亞非會議的主要目的是加強亞非各國人民的團結和友誼,討論各國面臨的共同問題。然而,29個參加國的社會制度、文化傳統、意識形態、宗教信仰、歷史遭遇存在著巨大差別,有些國家之間還存在矛盾和分歧。帝國主義千方百計地施加各種影響,陰謀破壞會議?梢韵胍姶嬖谶@些不利因素,會議要想取得成功是很不容易的。會上有些國家的代表當著中國代表的面攻擊共產主義,甚至懷疑中國對鄰國搞"顛覆"活動;許多人擔心會議發生激烈爭論,走向岔道.會議將何去何從?
出示下列材料,講述亞非會議的成果
“亞非的絕大多數國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曾經受過,并且現在仍然受著殖民主義所造成的災難和痛苦。這是我們大家都承認的。從解除殖民主義痛苦和災難中找共同基礎,我們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慮和恐懼,互相掩護和對立!
“中國代表團是要求團結而不是來吵架的。我們共產黨人從來不諱言,我們相信共產主義和認為社會主義制度是好的,但是在這個會議上用不著宣傳個人思想意識和各國的政治制度,雖然這種不同在我們中間顯然存在!薄拔覀兊臅h應該是求同而存異,同時,會議應該將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來,這是我們中間的主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