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初期外交教學設計
———周恩來在亞非會議上的講話
學生閱讀上述材料后,提出以下問題:
周恩來在亞非會議上針對什么情況而講了這番話?周恩來總理談判的“求同存異”中的“同”和“異”各是什么?如何做到求同存異?
由學生回答和教師糾正指出:在亞非會議上,有些國家代表當著中國代表而攻擊共產主義,甚至誣蔑中國對鄰國搞“顛覆活動”,針對帝國主義破壞會議的陰謀和各國間的矛盾和分歧,周恩來總理作了上述發言,提出了“求同存異”的方針。“求同存異”的“異”是指社會發展階段不同,經濟發展水平不同,政治體制不同,意識形態不同;“同”是指共同的遭遇即殖民災難和命運,共同的任務即反對新老殖民主義,反對國家封建勢力發展民族經濟;都要求加強團結和合作;維護世界和平,反對侵略和戰爭。
周恩來的發言受到各國代表的熱烈贊揚,會議通過了《促進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亞非會議獲得了圓滿成功,實際上成為和平共處原則的體現和引申。中國代表團的杰出工作,被國際輿論認為"在促進友好諒解的決議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亞非會議的成功,加強了我國同亞非國家的聯系,促進了同世界各國的友好往來.
【課后研討】
新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舊中國(中華民國)形成不同外交政策和方針。結合你所學的知識,查找有關資料,說一說兩種不同的外交政策和方針產生的原因和條件有什么不同?
思路:①社會制度的不同。新中國實行獨立外交,國家已經取得了獨立,而且開始向社會主義過渡。舊中國實行屈辱外交,因為依附于外國,民族沒有獨立,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徘徊。②階級基礎不同。新中國是無產階級的政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有執行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礎。舊中國是資產階級領導的,它本身帶有軟弱性和妥協性,嚴重脫離人民群眾,不能發動人民群眾,沒有執行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礎。如有其它的觀點和認識能夠明確闡述出應該積極鼓勵和提倡。
【本課小結】
新中國在建國初期,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形勢,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積極開展外交活動,克服重重困難,取得一系列外交工作新成就,開拓出中國外交的新局面,新中國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國際舞臺,加強了我國同亞非國家的聯系,促進了同世界各國的友好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