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的歷史命運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本課的教學是對學生前兩節課學習內容的一個提升和總結。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在中國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對近代中國歷史和社會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從經濟上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是一種新的經濟因素,其產生和發展有利于社會進步;
從政治上看,它導致民族資產階級的產生和力量的發展,為維新變法運動和民主革命運動提供了社會基礎,也導致無產階級隊伍的壯大,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到來和中國共產黨的建立準備了階級條件;
從思想上看,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不斷沖擊和動搖著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為西方資產階級思想文化的傳播提供了社會條件;
從發展趨勢上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力量薄弱,沒有形成完整的工業體系,地區分布不盡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賴外國資本主義
從中國歷史上作用來說本節同樣具有重要的價值。處在社會轉型時期的民國時期的歷史對今天的改革和建設也有同樣的參考價值。
2、教學目標:
課程標準:探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條件下,資本主義在中國近代歷史發展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課標的三維分解:
(1) 知識與技能:了解民族資本主義的地位和作用
(2) 過程與方法:運用圖片的能力,加強定量分析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民族資本家的創業過程中感受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風貌。
設計思想:參照最新頒布的《教學要求》,從課程標準出發,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制定的目標,既要切實可行,又要使學生的回答有梯度。
設計思想:學習目標就是方向,目標就是動力。制定的目標,既要切實可行,又要使學生感到跳一下能摸得著。
3、教學重、難點:
重點:從歷史史實中得出中國資本主義的地位和歷史命運。
難點:“以圖閱史”的能力,“古為今用”的能力,
如何通過歷史事實來評價秦始皇以達到張揚學生的個性。
二、學情分析
高中學生高一必修一歷史的學習基礎上已經具備了一部分歷史能力,但是由于高一學習的學科多,所以對歷史能力還需要加強,尤其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歷史意識,本節課可以著重培養其民族意識和國家意識。
三、教學理念與教法
理念:建構主義、人格教育。
教法:自主、探究學習法
四、整體設計的思路:
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思維發展過程為線索,設計教學流程如下:
感受歷史 內化歷史 運用歷史
運用多媒體教學,逐漸引導學生“身臨其境”,在學生對課堂學習的真正參與中,“靜悄悄”的完成三維目標。在教學方面,力求達到“潤物細無聲”
境界。因為能力、方法、情感的目標的達成,不是完全靠灌輸就能解決的。
五、教學程序
一、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的歷史命運
(一)在夾縫中生存(三座大山的壓迫)
外國資本主義,本國反動政府(封建勢力、官僚資本)
(二)在斗爭中生存
1.反對外國資本主義 開展反帝愛國運動。 進行抵制洋貨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