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
c.美蘇的衰落 d.世界政治力量結構的多極化
5.1971年,為扭轉外貿逆差,尼克松政府宣布了“新經濟政策”,決定征收10%的進口附加稅和暫停用美元兌換黃金。立即遭到日本和西歐共同體的強烈反對,在聯合抗美的形勢下,美國被迫同意美元貶值和取消進口稅。……西歐共同體國家還采取了種種反對美資控制的措施。上述材料反映的社會現象是
a.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經濟摩擦 b.西歐.日本經濟崛起,聯合抵制美國的經濟控制
c.日本.西歐.美國的市場競爭 d.日本.西歐.美國三足鼎立
6.目前的世界格局呈現“一超多強”的局面。對此解釋不正確的是
a.它是各國綜合國力對比的結果 b.反映了世界格局向多極化變化的趨勢
c.它是在世界兩極格局解體后形成的 d.美國實現了獨霸世界的企圖
7.第三世界以獨立的力量登上國際政治舞臺的事件是
a.民族解放運動的興起 b.不結盟運動的興起
c.亞太經合組織的成立 d.中國加入聯合國
8.下列各項中,不屬于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a.歐洲和日本的崛起 b.中國經濟發展迅速
c.不結盟運動的出現 d.俄羅斯經濟的復
9.xx年在對歐洲聯盟憲法的公決中,法國、荷蘭公民先后說了“不”,這表明
a. 歐洲一體化進程由此停止 b. 歐洲只能實現經濟一體化
c. 歐洲一體化進程復雜曲折 d. 歐洲缺乏應有的協調機制
10.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說:“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時候相比,美國遇到了我們甚至連做夢也沒有想到過的種種挑戰。這種“挑戰”主要是指
a. 美國經濟軍事實力被蘇聯趕上 b. 歐共體和日本經濟的發展
c. 不結盟運動的興起 d. 中國的振興
11.歐洲各國謀求一體化的特點不包括:
a、以和平手段 b、從經濟聯合向政治聯合發展
c、以北約組織為基礎 d、由歐洲大陸國家起帶頭作用
知識拓展:
不結盟運動 是由鐵托、尼赫魯、納賽爾等人倡議成立的;不結盟運動并非真的不結盟,而只是不和與美蘇兩大軍事集團結盟的國家結成聯盟;不結盟不是消極的中立,而是要積極地反對殖民主義和霸權主義,主張用和平共處代替“冷戰”,實現全面徹底裁軍。不結盟運動是一個十分松散的國際組織,它不設總部及常設機構,起初甚至沒有定期的會議機制,直到后來才規定每3年舉行一次首腦會議,并由會議舉辦國擔任主席國,任期也是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