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多極化
蘇聯和西方的因素,是東歐劇變的重要原因,在危機面前,這些國家的執政黨在國內
國際壓力下,宣布實施“政治多元化”和多黨制,承認反對派的合法地位,從而最終喪失了國家政權。劇變的實質是各國放棄社會主義道路,社會制度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2、蘇聯解體
(1)戈爾巴喬夫改革
簡要介紹改革的背景、內容、特點和改革失敗的后果。
(2)“八一九”事件
結合教材介紹事件的起因、事件的實質和事件的重大影響。
(3)蘇聯解體
解體的標志:1991年12月22日,俄羅斯等11國領導人簽署《阿拉木圖宣言》。
解體的影響:導致了戰后存在40多年的兩極格局最終崩潰,世界從此告別了雅爾塔體系,冷戰結束。雅爾塔體制的結束,標志著現代國際關系史上一個時代的結束。它表明蘇聯大國地位的衰落和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的失敗,雅爾塔體制以有利于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開始,以不利于蘇東國家而結束。它給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人們提供了極其重要的教訓和啟示。它的興衰也告訴我們,國際力量對比的消長,歸根到底取決于經濟和科技力量的變化。
解體的原因:①主要原因是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錯誤長期得不到糾正,積累了許多社會問題和民族問題。②直接原因是戈爾巴喬夫背離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和方向的政治體制改革。③外部原因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和平演變”戰略的成功。
史料鏈接
材料(東歐劇變)……有多方面的深刻原因。這些國家沒有找到一條適合本國情況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蘇聯的一套做法!璧K了這些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傷害了這些國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會主義在這些國家不僅沒有發揮和顯示出應有的優越性,而且聲譽受到很大影響!K聯“新思維”的改革之風,西方“和平演變”的鼓勵政策,都對東歐的變化有影響,起了推動作用。
——中國外交部前部長錢其琛的講話
讀史感悟
根據材料,你認為導致東歐劇變的原因有哪些?
(二)多極化趨勢的加強及其影響
“冷戰”后的國際形勢
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和“冷戰”的結束,改變了世界兩極格局。從此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它極力構筑以自己為主導的單極世界,其他國家則主張推進多極化進程。經過十多年的較量和磨合,當今世界格局呈現出“一超多強”的局面,多極化趨勢進一步發展。
1、 鼎足之勢話西方
這一目講了一個主題,即西方國家美國、歐盟、日本三足鼎立局面的狀況。
(1)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
結合史實和教材,幫助學生理解美國的地位和表現:綜合國力世界第一;對外實現“美國領導世界的意愿”;推行霸權主義政策。
(2)歐洲一體化
過程:歐洲聯盟的成立;歐元正式啟用;努力建立歐洲獨立的防務體系。
影響:這些舉措,使歐盟的綜合實力大大加強,對國際事務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有助于推動世界格局向多極化方向發展。
(3)日本謀求政治大國的努力
冷戰結束后,日本主動參與國際事務,加快謀求政治大國地位的步伐。日本將兩極格局的瓦解,視為自己擠身政治大國的良機。注重日美關系;注重與亞洲鄰國建立密切的經濟分工與合作關系;謀求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企圖成為軍事大國。
(結合教材了解具體表現。)
2、 走出低谷的俄羅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