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課 新潮沖擊下的社會生活
師:同學們在笑什么?
生:老師的服飾是“土洋結合”、“不倫不類”。
師:那么,你們看看哪樣是“土”的,哪樣是“洋”的?怎么搭配才合適呢?
生:(七嘴八舌)瓜皮帽+長跑馬褂+老板鞋;西式禮帽+西裝+襯衫+領帶+皮鞋等等
師:同學們,你知道除了服飾之外,社會生活還有哪些方面出現了中國傳統向西方的學習和變化嗎?你知道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變化嗎?讓我們來學學歷史課本第13課《新潮沖擊下的社會生活》吧,它會給你答案的。
2、教學過程設計
師:同學們,還記得我們劃分的5個小組嗎?現在,我們5個小組展開競賽,用8分鐘的時間閱讀課文,總結新潮沖擊下的社會生活在人們“衣食住行”方面的變化。記得“不動筆墨不讀書”呀!開始!
生:緊張的閱讀課文,對比課本圖片,在草稿上列出變化
“競尚洋裝”:長跑馬褂——西裝革履,中西合璧的中山裝、旗袍
“斷發”和不纏足運動:結辮陋習——斷發——染彩發
纏足——放足——高跟鞋
“異味爭嘗”:中餐——西餐、“一品香”、張裕葡萄釀酒公司
洋房和里弄:四合院——里弄住宅、花園洋房
讀報刊和看電影:《申報》、《點石齋畫報》、閱報會;
電影《定軍山》、《難夫難妻》、《歌女紅牡丹》;阮玲玉
禮儀的革新:綱常禮教、跪拜、作揖、包辦婚姻、厚葬風氣——鞠躬、握手、自由結婚、文明衛生簡潔的喪葬禮儀
(說明:這些是課本表面知識,主要是歸納和比較能力,各小組之間展開競爭,由程度較低的同學完成即可。教師在此可以進一步增加圖片、影視材料的直觀教學資料。)
清代服裝 清代漢族婦女服裝 等
師:下面,我們通過一個小節目來加深一下禮儀變化的理解。
課本上禮儀的革新一目介紹到:乾隆時,清政府與歐美等國使臣圍繞著覲見禮節問題展開爭執。
現在,我們班的同學分成兩方,南部的同學站在乾隆的立場上想一想怎樣才能符合乾隆的心意;北部的同學站在歐美使臣的一方,想一想怎樣向乾隆皇帝解釋西方的覲見禮節。然后,南北各推舉一名同學進行辯論。到底誰能說服誰呢?3分鐘準備,開始!(學生討論后,用3-4分鐘組織辯論,教師注意規范辯論即可)
生:表演
乾隆:“…………”
歐美使臣:“…………”
………………………………
師:同學們,我們高中都開設了哪些知識性學科課程呀?
生:語文、數學、英語、歷史、政治、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
師:這些大家都很熟悉。那么,你考慮過沒有,近現代這些學科的進步對我們社會生活的變化有什么影響嗎?下面,我們按照和我們社會生活變化關系較密切的幾個學科進行分組討論,大家愿不愿意呀?
學科小組 研究任務
語文學科小組 總結語文作品中社會生活變化的相關描寫
政治學科小組 怎樣用政治理論觀點看待社會生活變化
歷史學科小組 哪些歷史事件影響了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化
物理學科小組 我所了解的哪些物理知識影響了近現代社會生活變化
化學學科小組 我了解的化學知識怎樣影響中國近代以來社會生活變化的
生物學科小組 生物學科的進步怎樣影響社會生活變化的
生:
☆語文學科小組的總結:寫清國在日本留學生的辮子:“油光可鑒,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致極了”;孔乙己穿的舊長袍,“排出九枚大錢”要“一碟茴香豆”等